“退耕何處有名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退耕何處有名田”全詩
嘗陪大幙全陳跡,謬忝承明愧昔年。
報國無成空白首,退耕何處有名田。
黃雞白酒云山約,此計當時已浩然。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秋興三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興三首》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他對故鄉的思念和對自己在政治上的無奈和失意之情。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故里依然一夢前,
相攜重上釣魚船。
嘗陪大幙全陳跡,
謬忝承明愧昔年。
報國無成空白首,
退耕何處有名田。
黃雞白酒云山約,
此計當時已浩然。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故鄉的懷念之情,他回顧了過去的時光,再次踏上了曾經一起垂釣的船只。他回憶起過去在朝廷工作時的榮耀和辛勞,如今卻感到自己的功業未能實現,對此感到愧疚和失望。他感嘆自己在報效國家的道路上一無所成,退隱田園又難以找到富饒的土地。然而,他仍然與友人相約,在山間享受美酒和美食,這是當初他制定的計劃,雖然如今未能實現,但仍然懷揣著這個美好的愿景。
賞析:
《秋興三首》是蘇軾在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政治歷程中所寫下的一首感懷之作。詩中的"故里"指的是他的故鄉,他以"一夢前"的形象來形容時光飛逝,表示自己對過去的記憶仍然清晰。"相攜重上釣魚船"表達了他對過去與朋友共同垂釣的美好時光的懷念和渴望,這也可以理解為對友情和純真生活的向往。
詩中蘇軾談及自己曾經在朝廷中的工作,"大幙全陳跡"指的是他曾經在朝廷中的高位和權力,而"謬忝承明愧昔年"則表達了他對自己未能取得更大成就而感到的自責和遺憾。
接下來的幾句表達了蘇軾對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和對未來的憂慮。他提到"報國無成空白首",表示自己在為國家貢獻方面沒有取得實際成果,"退耕何處有名田"則表達了他在退隱之后難以找到富饒的領地,暗示自己對未來生活的疑慮。
最后兩句"黃雞白酒云山約,此計當時已浩然"則是蘇軾仍然懷揣著美好的愿景和向往,他與友人相約在山間暢飲美酒,享受田園生活的寧靜和自在。這也展示了蘇軾對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對自己未能實現的計劃的留戀。
總的來說,《秋興三首》通過描繪蘇軾對故鄉的思念、對政治失意的痛感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他豐富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詩意深刻而真摯,通過對過去和未來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掙扎和對現實的反思。這首詩詞體現了蘇軾對人生的矛盾感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傳遞出對友情和真實情感的珍視。
注:以上是對《秋興三首》的個人理解和賞析,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和感受。詩詞的魅力在于可以引發不同讀者的聯想和共鳴,希望這個解析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這首詩詞。
“退耕何處有名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ū xìng sān shǒu
秋興三首
gù lǐ yī rán yī mèng qián, xiāng xié zhòng shàng diào yú chuán.
故里依然一夢前,相攜重上釣魚船。
cháng péi dà mù quán chén jī, miù tiǎn chéng míng kuì xī nián.
嘗陪大幙全陳跡,謬忝承明愧昔年。
bào guó wú chéng kòng bái shǒu, tuì gēng hé chǔ yǒu míng tián.
報國無成空白首,退耕何處有名田。
huáng jī bái jiǔ yún shān yuē, cǐ jì dāng shí yǐ hào rán.
黃雞白酒云山約,此計當時已浩然。
“退耕何處有名田”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