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遠方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有客遠方來”全詩
我醉方不啜,強啜忽復醒。
既鑿渾沌氏,遂遠華胥境。
操戈逐儒生,舉觴還酩酊。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飲酒四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飲酒四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有客遠方來,酌我一杯茗。
我醉方不啜,強啜忽復醒。
既鑿渾沌氏,遂遠華胥境。
操戈逐儒生,舉觴還酩酊。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與客人一起喝酒的情景。客人從遠方來到,給蘇軾倒了一杯茗茶。蘇軾在喝了一些酒后并不感到醉意,于是強迫自己再喝一杯,結果卻突然清醒了。隨后,蘇軾引用了渾沌和華胥的典故,表達了自己超越塵世,追求更高境界的心愿。最后兩句詩描述了蘇軾舉杯飲酒,達到了酩酊大醉的狀態。
賞析:
這首詩詞以飲酒為題材,通過描繪蘇軾喝酒的過程,展現了他對人生境界的追求和超脫塵世的態度。詩中的“茗”指的是茶,而不是酒,這可能是蘇軾故意使用的伎倆,使詩詞更具隱喻意味。蘇軾在詩中將自己與客人對比,客人能夠讓他感到醉意,而他自己卻只能通過強迫自己喝酒來追求醉意,這暗示了他對于人生的不滿和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
在詩的后半部分,蘇軾引用了渾沌和華胥的典故,渾沌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混沌世界,華胥則是神話中的仙境。這里,蘇軾將自己的追求比作鑿開渾沌,進入華胥境界,表達了對于超越塵世的向往和追求。最后兩句詩以“操戈逐儒生,舉觴還酩酊”的形象描繪了蘇軾舉杯飲酒的情景,表達了他達到了酩酊大醉的境界。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飲酒的過程,抒發了蘇軾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對更高境界的追求。同時,詩中的典故引用和意象運用,增加了詩意的深度和藝術性,使整首詩詞更具韻味。
“有客遠方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ǐn jiǔ sì shǒu
飲酒四首
yǒu kè yuǎn fāng lái, zhuó wǒ yī bēi míng.
有客遠方來,酌我一杯茗。
wǒ zuì fāng bù chuài, qiáng chuài hū fù xǐng.
我醉方不啜,強啜忽復醒。
jì záo hún dùn shì, suì yuǎn huá xū jìng.
既鑿渾沌氏,遂遠華胥境。
cāo gē zhú rú shēng, jǔ shāng hái mǐng dǐng.
操戈逐儒生,舉觴還酩酊。
“有客遠方來”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