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子不妨中圣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與子不妨中圣賢”全詩
何人可復間季孟,與子不妨中圣賢。
卜筑君方淮上郡,歸心我已劍南川。
此身正似蠶將老,更盡春光一再眠。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次韻王定國會飲清虛堂》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王定國會飲清虛堂》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何遜揚州又幾年,
官梅詩興故依然。
何人可復間季孟,
與子不妨中圣賢。
卜筑君方淮上郡,
歸心我已劍南川。
此身正似蠶將老,
更盡春光一再眠。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寫給王定國的對聯詩,以表達對友誼和人生的思考。詩中作者回顧了與王定國的相識多年,他們一起欣賞梅花、作詩,志趣相投。作者感嘆,有誰能再像孔孟那樣的古圣賢一樣成為他們之間的紐帶呢?盡管作者已被任命到淮上郡,而王定國則回到了劍南川,但他們的心仍然緊緊相連。最后,作者以蠶將老的比喻,表達了他們年歲漸長,對時光的流逝心生感慨,希望能盡情享受春光。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對友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他通過描繪自己與王定國的交情,表達了友誼的珍貴和持久。作者將他們的友誼與古代的圣賢相提并論,顯示了他對友誼的崇高評價。即使分別在遠方,他們的心仍然相連,這種真摯的情感使他們的友誼超越了時空的限制。最后的比喻將作者自身的年老與蠶將老相比,表達了對光陰流逝的感慨,也提醒人們珍惜時間,盡情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這首詩詞以蘇軾獨特的筆觸和情感表達展現了他對友誼和生命的思考,同時也展示了他對自然和時光流轉的敏感。這種表達方式使得這首詩詞具有深遠的感染力,引起讀者對友情和人生的共鳴。
“與子不妨中圣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wáng dìng guó huì yǐn qīng xū táng
次韻王定國會飲清虛堂
hé xùn yáng zhōu yòu jǐ nián, guān méi shī xìng gù yī rán.
何遜揚州又幾年,官梅詩興故依然。
hé rén kě fù jiān jì mèng, yǔ zi bù fáng zhōng shèng xián.
何人可復間季孟,與子不妨中圣賢。
bo zhù jūn fāng huái shàng jùn, guī xīn wǒ yǐ jiàn nán chuān.
卜筑君方淮上郡,歸心我已劍南川。
cǐ shēn zhèng shì cán jiāng lǎo, gèng jǐn chūn guāng yī zài mián.
此身正似蠶將老,更盡春光一再眠。
“與子不妨中圣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