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飛瓦彈清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能飛瓦彈清角”全詩
未能飛瓦彈清角,肯便投泥戲潑寒。
忽見秋風吹洛水,遙知霜葉滿長安。
詩成送與劉夫子,莫遣孫郎帳下看。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次韻劉景文贈傅義秀才》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劉景文贈傅義秀才》是蘇軾所寫的一首宋代詩詞。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幼眇文章宜和寡,崢嶸肝肺亦交難。
未能飛瓦彈清角,肯便投泥戲潑寒。
忽見秋風吹洛水,遙知霜葉滿長安。
詩成送與劉夫子,莫遣孫郎帳下看。
譯文:
年少時寫的文章宜于簡潔,雄奇高妙的作品難以交流。
雖然未能像飛瓦那樣彈奏出清脆的聲音,但也不愿意投身于庸俗的世俗之中。
突然看到秋風吹拂洛水,遙知長安城已經落滿霜葉。
詩作完成后送給劉夫子,請不要讓孫郎看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用來回贈傅義秀才的。傅義秀才可能是給蘇軾贈詩的人,而蘇軾以這首詩作為回贈。
詩的前兩句表達了蘇軾對自己年少時文學才華的評價,認為自己的作品宜于簡潔,而像崢嶸的作品則難以交流。"幼眇"表示年少時的文學才華較為渺小。"崢嶸"則表示雄奇高妙之意。蘇軾感慨自己的作品無法達到宏大的氣勢,也難以與那些宏大作品相提并論。
接下來的兩句中,蘇軾表達了自己對庸俗生活的抵制態度。"飛瓦彈清角"和"投泥戲潑寒"是比喻,飛瓦和清角都是高雅的音樂樂器,而泥和寒則象征著庸俗和冷漠。蘇軾表示自己雖然未能像高雅音樂那樣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卻也不愿意將自己沉溺于庸俗和瑣碎之中。
最后兩句描述了蘇軾突然看到秋風吹拂洛水,意識到長安已經進入秋天,葉子上覆滿了霜。這里通過景物描寫,表達了時光流轉的無情和歲月的變遷。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構成,抒發了蘇軾對自己文學才華的自省和對庸俗生活的厭惡。通過描繪秋天的景象,表達了對歲月流轉和人事隨之改變的思考。這首詩可以看作是蘇軾在回贈詩中展示自己的文學態度和情感的表達。
“未能飛瓦彈清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liú jǐng wén zèng fù yì xiù cái
次韻劉景文贈傅義秀才
yòu miǎo wén zhāng yí hé guǎ, zhēng róng gān fèi yì jiāo nán.
幼眇文章宜和寡,崢嶸肝肺亦交難。
wèi néng fēi wǎ dàn qīng jiǎo, kěn biàn tóu ní xì pō hán.
未能飛瓦彈清角,肯便投泥戲潑寒。
hū jiàn qiū fēng chuī luò shuǐ, yáo zhī shuāng yè mǎn cháng ān.
忽見秋風吹洛水,遙知霜葉滿長安。
shī chéng sòng yǔ liú fū zǐ, mò qiǎn sūn láng zhàng xià kàn.
詩成送與劉夫子,莫遣孫郎帳下看。
“未能飛瓦彈清角”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三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