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事非宿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樂事非宿昔”全詩
晨與鴉鵲朝,暮與牛羊夕。
誰令遷近市,日有造請役。
歌呼雜閭巷,鼓角鳴枕席。
出門無所詣,樂事非宿昔。
病瘦獨彌年,束薪與誰析。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陶移居二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陶移居二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昔我初來時,水東有幽宅。
晨與鴉鵲朝,暮與牛羊夕。
誰令遷近市,日有造請役。
歌呼雜閭巷,鼓角鳴枕席。
出門無所詣,樂事非宿昔。
病瘦獨彌年,束薪與誰析。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蘇軾初到一個幽靜的水東地方居住時的生活情景。詩人清晨與烏鴉和鵲鳥一起迎接朝陽,傍晚則與牛羊一同觀賞夕陽。然而,突然有人命令他搬遷到城市附近,每天都有各種繁瑣的事情需要處理。他感嘆自己無法自由地出門游玩,原本的快樂和歡樂也不復存在。詩人生病變瘦,孤單地度過了很多年,他不得不為生計而勞作。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詩人生活的描繪,展示了他初來水東時的寧靜與自由,以及后來被迫離開自己喜歡的地方,生活變得繁忙和不自由的悲憤之情。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與烏鴉、鵲鳥、牛羊的親近,表達了對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城市的喧囂和繁忙則成為他的困擾和束縛。
詩人在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對水東和市區生活的對比,突出了他對自由、寧靜生活的向往。他形容自己出門無所詣,樂事也不再像過去那樣。這表達了他對生活的失望和對幸福的追尋。
最后兩句“病瘦獨彌年,束薪與誰析。”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和艱辛。他因病而變瘦,多年來一直獨自忍受著生活的艱辛,他不得不為了柴火而勞作,沒有人能夠與他共同分享這份苦楚。
整首詩詞通過對詩人生活境遇的描繪,抒發了蘇軾對自由、寧靜生活的向往,以及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痛苦。它既展示了詩人個人的情感體驗,又反映了社會環境對個體生活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現實主義色彩。
“樂事非宿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táo yí jū èr shǒu
和陶移居二首
xī wǒ chū lái shí, shuǐ dōng yǒu yōu zhái.
昔我初來時,水東有幽宅。
chén yǔ yā què cháo, mù yǔ niú yáng xī.
晨與鴉鵲朝,暮與牛羊夕。
shuí lìng qiān jìn shì, rì yǒu zào qǐng yì.
誰令遷近市,日有造請役。
gē hū zá lǘ xiàng, gǔ jiǎo míng zhěn xí.
歌呼雜閭巷,鼓角鳴枕席。
chū mén wú suǒ yì, lè shì fēi sù xī.
出門無所詣,樂事非宿昔。
bìng shòu dú mí nián, shù xīn yǔ shuí xī.
病瘦獨彌年,束薪與誰析。
“樂事非宿昔”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