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覺云歸無處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旋覺云歸無處尋”全詩
三過門間老病死。
一彈指頃去來今。
存亡慣見渾無淚,鄉井難忘尚有心。
欲向錢塘訪圓澤,葛洪川畔待秋深。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初驚鶴瘦不可識,
旋覺云歸無處尋。
三過門間老病死,
一彈指頃去來今。
存亡慣見渾無淚,
鄉井難忘尚有心。
欲向錢塘訪圓澤,
葛洪川畔待秋深。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對永樂文長老去世的感慨之作。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生命無常的思考,以及對過去親友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期待。
賞析:
1. 第一聯“初驚鶴瘦不可識,旋覺云歸無處尋。”描繪了歲月流轉,人事變遷的情景。鶴是長壽的象征,但歲月的流逝使得鶴也變得瘦弱不可識別,云也不再返回,象征著過去的美好已經消逝,往事難尋。
2. 第二聯“三過門間老病死,一彈指頃去來今。”表達了生命的短暫和脆弱。人們三次經過一個門檻,老去、生病、死亡,而這一切轉瞬即逝,時間的流逝如同彈指一揮間。
3. 第三聯“存亡慣見渾無淚,鄉井難忘尚有心。”揭示了作者對生死的淡然態度。他已經習慣了生死的變幻,不再流淚。但他對故鄉的情感卻始終保持著,依然懷有真摯的情感。
4. 最后一聯“欲向錢塘訪圓澤,葛洪川畔待秋深。”表達了對未來的期待。蘇軾表達了他想去錢塘訪問圓澤(地名)的愿望,同時也期待著秋天的深入,暗示著對未來的希望和向往。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生命短暫和生死無常的思考。通過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未來的期待,展現了作者對生命的淡泊和對美好的向往。
“旋覺云歸無處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yǒng lè wén zhǎng lǎo yǐ zú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
chū jīng hè shòu bù kě shí, xuán jué yún guī wú chǔ xún.
初驚鶴瘦不可識,旋覺云歸無處尋。
sān guò mén jiān lǎo bìng sǐ.
三過門間老病死。
yī tán zhǐ qǐng qù lái jīn.
一彈指頃去來今。
cún wáng guàn jiàn hún wú lèi, xiāng jǐng nán wàng shàng yǒu xīn.
存亡慣見渾無淚,鄉井難忘尚有心。
yù xiàng qián táng fǎng yuán zé, gě hóng chuān pàn dài qiū shēn.
欲向錢塘訪圓澤,葛洪川畔待秋深。
“旋覺云歸無處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