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留人得暫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雨留人得暫陪”全詩
但見中年隱槐市,豈知平日賦蘭臺。
海山入夢方東去,風雨留人得暫陪。
若說峨眉眼前是,故鄉何處不堪回。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次韻徐積》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徐積》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殺雞未肯邀季路,
裹飯先須問子來。
但見中年隱槐市,
豈知平日賦蘭臺。
海山入夢方東去,
風雨留人得暫陪。
若說峨眉眼前是,
故鄉何處不堪回。
中文譯文:
還未殺雞就不敢邀請季路,
包裹著飯菜之前必須先問子來。
只看到在中年時隱居的槐市,
怎能知道平日里賦寫蘭臺的事情。
海山進入夢境已向東方離去,
風雨留下我暫時相伴。
如果說眼前的景色像峨眉山,
那么我的故鄉何處不值得回去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內心的迷茫和思鄉之情。第一句"殺雞未肯邀季路"意味著他還沒有達到邀請高人的水平,需要更多的努力。"裹飯先須問子來"表明他在拜訪朋友之前要先確定對方是否愿意接受他的邀請。
接下來的兩句"但見中年隱槐市,豈知平日賦蘭臺"表達了蘇軾在中年時隱居的槐市,他的才華和作品并不為人所知。他感嘆自己的才華被埋沒,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
詩的下半部分,"海山入夢方東去,風雨留人得暫陪",表達了蘇軾的離愁和對家鄉的思念。他將海山夢境中的景色與東方的離別聯系起來,同時也感嘆風雨的留戀,暫時與他為伴。
最后兩句"若說峨眉眼前是,故鄉何處不堪回",表達了蘇軾對眼前景色的懷疑和對故鄉的眷戀。他認為眼前的景色像峨眉山,但無論在哪里,他的故鄉都是他最不舍得回去的地方。
整首詩流露出蘇軾在中年時期的迷茫和彷徨,同時也表達了對故鄉的眷戀之情。通過描寫自己的心境和思考,蘇軾展現了他獨特的感悟和詩人的情懷。
“風雨留人得暫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xú jī
次韻徐積
shā jī wèi kěn yāo jì lù, guǒ fàn xiān xū wèn zi lái.
殺雞未肯邀季路,裹飯先須問子來。
dàn jiàn zhōng nián yǐn huái shì, qǐ zhī píng rì fù lán tái.
但見中年隱槐市,豈知平日賦蘭臺。
hǎi shān rù mèng fāng dōng qù, fēng yǔ liú rén dé zàn péi.
海山入夢方東去,風雨留人得暫陪。
ruò shuō é méi yǎn qián shì, gù xiāng hé chǔ bù kān huí.
若說峨眉眼前是,故鄉何處不堪回。
“風雨留人得暫陪”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