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與維摩三十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寄與維摩三十顆”全詩
寄與維摩三十顆,不知薝卜是余香。
?舉輕明重,維摩猶三十枚。
?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戲答王都尉傳柑》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戲答王都尉傳柑》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侍史傳柑玉座傍,
人間草木盡天漿。
寄與維摩三十顆,
不知薝卜是余香。
詩詞的中文譯文:
侍從官員將一顆柑子傳給王座旁邊,
世間的草木都變成了神仙的飲食。
寄給維摩菩薩三十顆柑子,
不知道這柑子會不會成為他的香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作品,以幽默的戲謔之風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調侃和思考。
詩的第一句描述了一個侍從官員將一顆柑子傳給王座旁邊,這里的傳柑是一種夸張的說法,暗示著權貴享受著珍貴的事物,這種草木盡變神仙的場景暗指世間充滿了虛偽和奢華。
第二句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痛感。人們追求虛榮和享樂,但這種奢華和虛偽的世界只是虛幻的,沒有真正的內涵和價值。天漿是神仙的飲食,暗示著人間的草木都變成了虛幻的東西,對于真正的精神追求毫無幫助。
第三句以寄與維摩菩薩三十顆柑子為象征,維摩菩薩是佛教中的一位菩薩,寓意著詩人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寄托于菩薩。柑子象征著詩人的心意和詩中的真知灼見,但詩人并不確定這些思考和感悟是否能被理解和接納。
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的困惑和疑問。薝卜是一種香料,但詩人不確定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是否能像這種香料一樣被人們所接受。舉輕明重、維摩猶三十枚的比喻,暗指虛浮的世俗評判標準,對真正的價值和內涵缺乏了解。
總體來說,這首詩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現實世界的虛偽和奢華,表達了詩人對于真正價值和內涵的追求,并對社會對真知灼見的理解和接納產生了疑問。
“寄與維摩三十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ì dá wáng dū wèi chuán gān
戲答王都尉傳柑
shì shǐ chuán gān yù zuò bàng, rén jiān cǎo mù jǐn tiān jiāng.
侍史傳柑玉座傍,人間草木盡天漿。
jì yú wéi mó sān shí kē, bù zhī zhān bo shì yú xiāng.
寄與維摩三十顆,不知薝卜是余香。
? jǔ qīng míng zhòng, wéi mó yóu sān shí méi.
?舉輕明重,維摩猶三十枚。
?
?
“寄與維摩三十顆”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