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天涯先有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流落天涯先有讖”全詩
流落天涯先有讖,摩挲金秋會當同。
蘧蘧未必都非夢,了了方知不落空。
莫把存亡悲六客,已將地獄等天宮。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次韻答元素》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答元素》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不愁春盡絮隨風,
但喜丹砂入頰紅。
流落天涯先有讖,
摩挲金秋會當同。
蘧蘧未必都非夢,
了了方知不落空。
莫把存亡悲六客,
已將地獄等天宮。
譯文:
不用擔心春天的細絮飄散隨風,
只需欣喜紅色脂粉涂在臉頰上。
流落到天涯的人先有預言,
撫摸著金色的秋天,我們將相會。
雜亂的情況未必都是虛幻的夢境,
只有真實明了才能知道不會落空。
不要為存亡而悲嘆六國客,
因為我們已經把地獄變成了天宮。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以對聯的形式寫就,共有四句。蘇軾以婉約的筆觸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和對命運的理解。
首先,詩的前兩句表達了對春天的描述。蘇軾說不必擔心春天的細絮飄散隨風,這里可以理解為人不必過于憂慮瞬息即逝的美好時光。而他卻欣喜于紅色脂粉涂在臉頰上,這里可以理解為對生活中愉悅和美好事物的欣賞。
接著,詩的后兩句表達了對命運的思考。蘇軾認為流落到天涯的人先有預言,這里可以理解為認為人的命運注定,早有預兆。他希望能夠撫摸金色的秋天,與命運相會,這里可以理解為期待能夠與命運和諧相處。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對人生的理解。蘇軾認為雜亂的情況未必都是虛幻的夢境,只有真實明了才能知道不會落空。這里可以理解為要認清現實,理解真相,才能避免空歡喜一場。最后兩句提出了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不要為存亡而悲嘆六國客,因為我們已經把地獄變成了天宮。這里可以理解為要積極面對生活的困難和挑戰,將逆境轉化為機遇,創造美好的未來。
總體而言,蘇軾在這首詩中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對生活的態度和對命運的思考,鼓勵人們積極面對困難,追求美好的人生。
“流落天涯先有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dá yuán sù
次韻答元素
bù chóu chūn jǐn xù suí fēng, dàn xǐ dān shā rù jiá hóng.
不愁春盡絮隨風,但喜丹砂入頰紅。
liú luò tiān yá xiān yǒu chèn, mā sā jīn qiū huì dāng tóng.
流落天涯先有讖,摩挲金秋會當同。
qú qú wèi bì dōu fēi mèng, liǎo liǎo fāng zhī bù là kōng.
蘧蘧未必都非夢,了了方知不落空。
mò bǎ cún wáng bēi liù kè, yǐ jiāng dì yù děng tiān gōng.
莫把存亡悲六客,已將地獄等天宮。
“流落天涯先有讖”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