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邀明月說明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更邀明月說明年”全詩
此去宦游如傳舍,揀枝驚鵲幾時眠。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魯人孔周翰題詩二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魯人孔周翰題詩二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更邀明月說明年,記取孤吟孟浩然。
此去宦游如傳舍,揀枝驚鵲幾時眠。
詩意:
詩的第一句表達了詩人蘇軾邀請明月來預示明年的美好,希望能夠預見未來。第二句提到要將自己孤獨的吟詠記在心中,向孟浩然學習。第三句表達了蘇軾離開官場游歷時的心情,將宦游看作是一種過渡的住所。最后一句描繪了蘇軾拿起枝條時驚動了棲息其中的鵲鳥,反問這些鵲鳥何時才會安眠。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軾特有的意境和抒情風格,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期許、對孤獨吟詠的留戀以及對離開官場的感慨。在第一句中,蘇軾邀請明月來說明明年,預示著他對未來的向往和期待。第二句則表達了蘇軾將自己的吟詠與孟浩然的詩歌相對照,以此來提升自己的藝術修養。第三句以一種隱喻的方式,將宦游看作是一種暫時的住所,暗示了蘇軾對官場生活的疲憊和對自由自在的向往。最后一句則通過描繪揀枝驚鵲的情景,表達了蘇軾對自己行動的懷疑和對過去種種的追憶。
整首詩詞流暢自然,意境清新。通過對明月、孟浩然、宦游和揀枝驚鵲的描繪,蘇軾將自己的思緒和情感融入其中,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對傳統文化的敬仰以及對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整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味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展現了蘇軾獨特的藝術風貌。
“更邀明月說明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lǔ rén kǒng zhōu hàn tí shī èr shǒu
和魯人孔周翰題詩二首
gèng yāo míng yuè shuō míng nián, jì qǔ gū yín mèng hào rán.
更邀明月說明年,記取孤吟孟浩然。
cǐ qù huàn yóu rú chuán shě, jiǎn zhī jīng què jǐ shí mián.
此去宦游如傳舍,揀枝驚鵲幾時眠。
“更邀明月說明年”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