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女窗虛處處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玉女窗虛處處通”全詩
五嶺莫愁千嶂外,九華今在一壺中。
天池水落層層見,玉女窗虛處處通。
念我仇池太孤絕,百金歸買碧玲瓏。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壺中九華山并引》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壺中九華山并引》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壺中景物與外界九華山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內心的遐想和愁思之情。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清溪電轉失云峰,
夢里猶驚翠掃空。
五嶺莫愁千嶂外,
九華今在一壺中。
天池水落層層見,
玉女窗虛處處通。
念我仇池太孤絕,
百金歸買碧玲瓏。
詩意:
詩中首先描繪了清溪彎曲轉折,仿佛迷失了云峰的景象,接著表達了詩人在夢中驚醒時仍然感到翠掃空無一物的驚愕。然后詩人說五嶺外的千嶂不必愁憂,因為如今九華山就在他的壺中。接下來,詩人描繪了天池水落時層層可見,玉女窗虛時處處通透的景象。最后,詩人念及自己所在的仇池太孤絕,用百金回購一個碧玲瓏來懷念。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蘇軾內心的遐想和愁思,通過對景物的描繪來表達自己的心境。詩中的壺景與外界九華山形成鮮明對比,體現了蘇軾以小見大、以微見宏的思維方式。壺中的景物雖然微小,但卻包含著壯麗的山水和令人驚嘆的景觀,使得詩人在有限的空間內得以領略到廣闊的自然之美。這種對壺中景物的贊美和遐想,也可視為詩人對現實生活的憧憬和對內心世界的寄托。
詩中的天池水落、玉女窗虛等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給人一種清新、通透的感覺。這些景物的描繪,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時,詩人念及自己所在的仇池太孤絕,表達了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命運的抱怨,而百金歸買碧玲瓏的行為,則是詩人通過物質來尋求心靈的慰藉和滿足。
整首詩的意境獨特,以小見大,以微喻宏,既展現了壯麗的自然景觀,又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思。它通過對壺中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這首詩富有想象力和感情,給人以啟迪和思考,展示了蘇軾獨特的藝術才華和對人生的思考。
“玉女窗虛處處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ú zhōng jiǔ huà shān bìng yǐn
壺中九華山并引
qīng xī diàn zhuǎn shī yún fēng, mèng lǐ yóu jīng cuì sǎo kōng.
清溪電轉失云峰,夢里猶驚翠掃空。
wǔ lǐng mò chóu qiān zhàng wài, jiǔ huá jīn zài yī hú zhōng.
五嶺莫愁千嶂外,九華今在一壺中。
tiān chí shuǐ luò céng céng jiàn, yù nǚ chuāng xū chǔ chù tōng.
天池水落層層見,玉女窗虛處處通。
niàn wǒ chóu chí tài gū jué, bǎi jīn guī mǎi bì líng lóng.
念我仇池太孤絕,百金歸買碧玲瓏。
“玉女窗虛處處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