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網誰復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投網誰復嗟”全詩
空中紛格斗,彩羽落如花。
喧呼勇不顧,投網誰復嗟。
百錢得一雙,新味時所佳。
烹煎雜雞騖,爪距漫槎牙。
誰知化為蜃,海上落飛鴉。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食》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食》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述了人們捕捉小鳥的場景,并以此引發了一系列思考。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雄雄曳修尾,驚飛向日斜。
空中紛格斗,彩羽落如花。
喧呼勇不顧,投網誰復嗟。
百錢得一雙,新味時所佳。
烹煎雜雞騖,爪距漫槎牙。
誰知化為蜃,海上落飛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寫捕鳥為題材,表現了人們對于美味食物的渴望和對自然界的探索。詩中以生動的形象描繪了捕捉小鳥的情景,展示了人與自然的互動。
首節描寫了雄性的小鳥在空中飛翔的場景,尾巴拖得很長,姿態雄壯。它們受到驚嚇后向太陽落去,飛向日落的方向。
接下來的節奏突然緊湊,空中出現了一幕激烈的爭斗,彩色的羽毛像花瓣一樣紛紛落下。在這個瞬間,人們興奮地喊叫著,毫不顧忌地投擲捕鳥的網。
然而,詩句中突然出現了對自己行為的反思。在捕捉到小鳥后,作者意識到這些小鳥的價值只相當于百錢(古代的貨幣單位),卻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這使得作者開始懷疑捕捉小鳥的行為是否值得。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小鳥被烹煎成菜肴的過程。雜雞的爪子、距離和牙齒在烹飪過程中無序地散落。這是對捕鳥行為的一種補充,強調了小鳥在被人類捕獲后的命運。
最后兩句出人意料地揭示了小鳥的命運。它們被烹飪成菜肴后,轉瞬間化為了蜃影(蜃景,幻覺)和海上的落飛鴉。這種轉折展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也引發了讀者對于捕捉小鳥行為的反思。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捕鳥的場景和對捕鳥行為的思考,表達了對于自然界的觀察和對生命命運的思索。它啟示人們要珍惜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寶貴,并提醒人們在追求自身利益時要反思自己的行為對他人和自然的影響。
“投網誰復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食
xióng xióng yè xiū wěi, jīng fēi xiàng rì xié.
雄雄曳修尾,驚飛向日斜。
kōng zhōng fēn gé dòu, cǎi yǔ luò rú huā.
空中紛格斗,彩羽落如花。
xuān hū yǒng bù gù, tóu wǎng shuí fù jiē.
喧呼勇不顧,投網誰復嗟。
bǎi qián dé yī shuāng, xīn wèi shí suǒ jiā.
百錢得一雙,新味時所佳。
pēng jiān zá jī wù, zhǎo jù màn chá yá.
烹煎雜雞騖,爪距漫槎牙。
shéi zhī huà wéi shèn, hǎi shàng luò fēi yā.
誰知化為蜃,海上落飛鴉。
“投網誰復嗟”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