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槁端以廢謝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束槁端以廢謝鯤”全詩
子達想無身後念,吾衰不復夢中論。
已知毅豹為均死,未識荊凡定孰存?
堪笑東坡癡鈍老,區區猶記刻舟痕。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王中甫哀辭》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王中甫哀辭》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生長的草,不僅僅是與前人相比;
束槁的端莊,已使謝鯤黯然失色。
子達想必沒有過后的念想,
而我年老衰弱,無法再在夢中辯論。
已經知道毅豹為公正而死,
卻還不知道荊凡是否仍存。
可笑的東坡,愚鈍老去,
區區小事,仍然記得刻舟痕跡。
詩意:
《王中甫哀辭》是蘇軾對自己的哀嘆和自嘲之作。蘇軾以王中甫為代表,暗示自己是一個擁有才華但受命運摧殘的人。詩中通過對生草與前人比較、束槁端莊與謝鯤對比的描寫,表達了對自身才華的自卑和無奈。他感嘆自己的晚年衰弱,無法再有夢想和追求。同時,他提到了毅豹和荊凡,暗指他們都是公正和高尚的人物,毅豹已經死去,而荊凡的命運卻未知。最后,蘇軾自嘲地稱自己為東坡,表示自己年老愚鈍,卻仍然記得些微不足道的事情,這是對自己智慧和才華逐漸衰退的無奈和悲嘆。
賞析:
《王中甫哀辭》以蘇軾獨特的自嘲和悲憤之情,展現了他對自身境遇的無奈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對生草與前人比較、束槁端莊與謝鯤對比的描寫,表達了蘇軾對自己才華的懷疑和自卑感。他用王中甫作為隱喻,將自己置于同樣困境的角色中,以此來表達對命運的不滿和對自己的懊悔。同時,詩中也體現了蘇軾對公正和高尚的追求,他提到了毅豹和荊凡這兩位歷史人物,暗示自己對于公正和道德的關注。最后,他以自嘲的方式稱自己為東坡,將自己的衰老和愚鈍與年輕時的才華相對照,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自身變遷的感慨。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蘇軾在表達自己的無奈和自嘲的同時,也對人生、命運以及道德價值進行了思考和反思。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才華和情感表達能力,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了作者內心的憂愁和思考。
“束槁端以廢謝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áng zhōng fǔ āi cí
王中甫哀辭
shēng chú bù dú bǐ qián rén, shù gǎo duān yǐ fèi xiè kūn.
生芻不獨比前人,束槁端以廢謝鯤。
zi dá xiǎng wú shēn hòu niàn, wú shuāi bù fù mèng zhōng lùn.
子達想無身後念,吾衰不復夢中論。
yǐ zhī yì bào wèi jūn sǐ, wèi shí jīng fán dìng shú cún?
已知毅豹為均死,未識荊凡定孰存?
kān xiào dōng pō chī dùn lǎo, qū qū yóu jì kè zhōu hén.
堪笑東坡癡鈍老,區區猶記刻舟痕。
“束槁端以廢謝鯤”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