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靡不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所在靡不然”全詩
豈惟三才中,所在靡不然。
我引而高之,則為日星懸。
我散而卑之,寧非山與川。
三皇雖云沒,至今在我前。
八百要有終,彭祖非永年。
皇皇謀一醉,發此露槿妍。
有酒不辭醉,無酒斯飲泉。
立善求我譽,饑人食饞涎。
委運憂傷生,憂去生亦還。
縱浪大化中,正為化所纏。
應盡便須盡,寧復事此言。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問淵明》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問淵明》是蘇軾所寫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你知道神不是有形的,那么何來人與天的區別。
豈止是在宇宙的三才之中,沒有一樣不是如此。
我引領它升高,就像太陽和星星懸掛在天空。
我放任它降低,它豈不是山川般低下。
雖然三皇已經消失,但他們的精神一直在我面前。
八百歲的壽命也有終結,彭祖也不是永生的。
皇皇有意一飲醉,故而把這美麗的事物展現出來。
有酒時不拒絕醉,沒有酒就喝泉水。
立下善行追求贊譽,饑餓的人為美味而流口水。
命運投射憂傷生命,但憂傷一去又會回來。
即使在巨大的波濤中,也會受到波濤的限制。
應當盡力而為,不要再處理這個問題。
詩意:
《問淵明》是蘇軾對人與天、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詩中他提到神不具備形態,人與天并無本質上的區別,宇宙的規律普遍適用于一切事物。他通過引領事物升高或放任它降低,表達了對于事物起伏變化的認識。他提到三皇雖已逝去,但他們的精神依然在人們的前方啟示著。詩人也談到人生的有限性,壽命終有盡頭,沒有人能永生。詩人通過描述宴飲、美食、飲酒和追求贊譽,表達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時,他也意味深長地提到了命運和憂傷的存在,以及在復雜的世界中努力行動的重要性。
賞析:
《問淵明》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對人與天、人與自然、人與命運之間關系的思考。他通過描寫事物的升高與降低,表達了宇宙規律的普遍性,以及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共通性。他對于人生的有限性和壽命的終結的思考,表達了對于生命的珍視和對永恒的渴望。詩中的宴飲、美食和追求贊譽的描寫,展現了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時也暗示了人們對于物質享受的欲望。最后,他提到了命運和憂傷的存在,以及在復雜世界中努力行動的重要性,給人以深思。整首詩以簡練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思考和哲學意味,展示了蘇軾的獨特見解和才華。
“所在靡不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èn yuān míng
問淵明
zi zhī shén fēi xíng, hé fù yì rén tiān.
子知神非形,何復異人天。
qǐ wéi sān cái zhōng, suǒ zài mí bù rán.
豈惟三才中,所在靡不然。
wǒ yǐn ér gāo zhī, zé wèi rì xīng xuán.
我引而高之,則為日星懸。
wǒ sàn ér bēi zhī, níng fēi shān yǔ chuān.
我散而卑之,寧非山與川。
sān huáng suī yún méi, zhì jīn zài wǒ qián.
三皇雖云沒,至今在我前。
bā bǎi yào yǒu zhōng, péng zǔ fēi yǒng nián.
八百要有終,彭祖非永年。
huáng huáng móu yī zuì, fā cǐ lù jǐn yán.
皇皇謀一醉,發此露槿妍。
yǒu jiǔ bù cí zuì, wú jiǔ sī yǐn quán.
有酒不辭醉,無酒斯飲泉。
lì shàn qiú wǒ yù, jī rén shí chán xián.
立善求我譽,饑人食饞涎。
wěi yùn yōu shāng shēng, yōu qù shēng yì hái.
委運憂傷生,憂去生亦還。
zòng làng dà huà zhōng, zhèng wèi huà suǒ chán.
縱浪大化中,正為化所纏。
yīng jǐn biàn xū jǐn, níng fù shì cǐ yán.
應盡便須盡,寧復事此言。
“所在靡不然”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