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拘形役”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事拘形役”全詩
玄蟬無停號,秋燕已如客。
平生獨往愿,惆悵年半百。
罷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立秋后題》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立秋后題
日月不相饒,
節序昨夜隔。
玄蟬無停號,
秋燕已如客。
平生獨往愿,
惆悵年半百。
罷官亦由人,
何事拘形役。
中文譯文:
立秋之后題
太陽和月亮彼此不相饒,
節氣的序數昨夜已經分隔。
蟬兒的歌聲不再停止,
秋燕已經離開像客人一樣。
平生我獨自行走的心愿,
感慨歲月已過去半百。
辭去官職也是被人所強迫,
為何讓形式的束縛拘束自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杜甫寫的一首題詩,以立秋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考。
詩中的“日月不相饒”暗喻人與時光無法相互抵消,時間不停地流逝,而自己卻無法回到過去。接著,“節序昨夜隔”用自然界的變化來象征時間的流轉,時間瞬息萬變,昨天的節氣已經過去,人們無法挽回。蟬兒的歌聲代表著夏天的繁華和活力,而秋燕的離開則預示著秋天的到來,時間的無情和事物的更迭。
詩的后兩句以個人層面展開,表達了詩人對自己人生旅程的思考和感慨。詩人平生獨自往前行走的愿望,可能是希望能夠自由地選擇自己的人生軌跡和追求理想,但年紀已經過去了一半,對于時光的流逝感到惆悵和迷茫。最后兩句“罷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則指出,辭去官職也是被人所迫,不愿被形式與束縛所拘束。
整首詩表達了詩人面對時間流逝和命運的無奈,對于自由追求理想的渴望和對于制度與規矩的質疑。詩中的意境清新自然,語言簡練優美,抒發了詩人深沉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現了杜甫獨特的才情和對于社會現實的關注。
“何事拘形役”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ì qiū hòu tí
立秋后題
rì yuè bù xiāng ráo, jié xù zuó yè gé.
日月不相饒,節序昨夜隔。
xuán chán wú tíng hào, qiū yàn yǐ rú kè.
玄蟬無停號,秋燕已如客。
píng shēng dú wǎng yuàn, chóu chàng nián bàn bǎi.
平生獨往愿,惆悵年半百。
bà guān yì yóu rén, hé shì jū xíng yì.
罷官亦由人,何事拘形役。
“何事拘形役”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