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狀兩邦俱第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治狀兩邦俱第一”全詩
拔薤已觀賢守政,折蔬聊慰故人心。
風流賀監常吳語,憔悴鐘儀獨楚音。
治狀兩邦俱第一,穎川歸去肯重臨。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又次韻二守同訪新居》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又次韻二守同訪新居》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真心希望能夠住在這墻蔭之下,卻忘卻了歲月的深沉。
已經拔掉了薤草,觀賞著明智的守政之人,折下蔬菜以慰故人的心。
風流的賀監經常說吳語,憔悴的鐘儀卻獨唱楚音。
治理狀況在兩個國家都名列第一,穎川歸去是否愿再次光臨?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蘇軾拜訪新居時的心情和對生活的思考。詩人借助新居的景物和人物來表達自己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友情、政治等方面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墻蔭、歲月、薤草、守政、蔬菜、賀監、吳語、鐘儀、楚音、治理、兩邦、穎川等形象的描寫,展示了蘇軾對生活的獨特感悟。
首先,詩中的"墻陰"象征著寧靜和隱逸的生活環境,詩人渴望在這樣的環境下老去,暗示了他對平淡生活的向往。
其次,詩人提到"拔薤已觀賢守政",表達了他欣賞明智的官員并從中得到一些啟示。薤草是一種草本植物,此處象征著詩人對于政治的關注和對官員的期待。
接著,詩人提到"折蔬聊慰故人心",表達了他通過采摘蔬菜來慰問朋友的心情。這里的蔬菜象征著樸素的生活和真誠的情誼。
詩中還描繪了賀監、鐘儀等人物形象,通過他們的言談和狀態,展示了賀監風流而憔悴,鐘儀音樂才華出眾但孤獨的形象,以此凸顯自己對人生和情感的思考。
最后,詩人提到治理狀況在兩個國家都名列第一,穎川歸去是否愿再次光臨。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對于穎川的思念和對治理狀況的關注,同時也表達了他對于重回故地的期待和思考。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詩人蘇軾內心的感悟和對生活的思考。通過對景物和人物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安寧、友情、政治和歸鄉的向往,展示了他獨特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索。
“治狀兩邦俱第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u cì yùn èr shǒu tóng fǎng xīn jū
又次韻二守同訪新居
cǐ shēng zhēn yù lǎo qiáng yīn, què sǎo dōu wàng suì yuè shēn.
此生真欲老墻陰,卻掃都忘歲月深。
bá xiè yǐ guān xián shǒu zhèng, zhé shū liáo wèi gù rén xīn.
拔薤已觀賢守政,折蔬聊慰故人心。
fēng liú hè jiān cháng wú yǔ, qiáo cuì zhōng yí dú chǔ yīn.
風流賀監常吳語,憔悴鐘儀獨楚音。
zhì zhuàng liǎng bāng jù dì yī, yǐng chuān guī qù kěn zhòng lín.
治狀兩邦俱第一,穎川歸去肯重臨。
“治狀兩邦俱第一”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