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從神武來弘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恰從神武來弘景”全詩
江云漠漠桂花濕,海雨翛翛荔子然。
聞道黃柑常抵鵲,不容朱橘更論錢。
恰從神武來弘景,便向羅浮覓稚川。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舟行至清遠縣,見顧秀才,極談惠州風物之美》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舟行至清遠縣,見顧秀才,極談惠州風物之美》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舟行至清遠縣,見顧秀才,極談惠州風物之美
舟行至清遠縣,
我在船上到達了清遠縣,
見到了一個名叫顧秀才的人,
他向我熱情地講述了惠州的美景。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內容:
到處聚觀香案吏,
在這里處處都有人聚集在香案前,
這些人是官員和文人。
他們都在這里聚集,一同欣賞香案前的景色。
此邦宜著玉堂仙。
這個地方宜住在玉堂里的仙人。
這里的景色如此美麗,令人感到宜居仙境。
江云漠漠桂花濕,
江上的云霧茫茫,桂花濕潤。
江邊的云霧彌漫,桂花灑下露珠。
海雨翛翛荔子然。
海上的雨點紛紛揚揚,像荔枝一樣。
像荔枝一樣的雨點在海上飄灑。
聞道黃柑常抵鵲,
聽說黃柑常常引來喜鵲,
喜鵲們常常停在黃柑樹上。
黃柑是一種美味的水果。
不容朱橘更論錢。
更不用說朱橘了,更別提它的價值了。
更不用說朱橘了,更談不上它的價格。
恰從神武來弘景,
正好從神武而來,擴展了景色。
正好從神武而來,豐富了這片美景。
便向羅浮覓稚川。
于是我就去羅浮山尋找稚川。
于是我便前往羅浮山,尋找稚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蘇軾舟行至清遠縣,在那里遇見顧秀才,并聽他講述了惠州的美景。詩中以自然景觀和水果作為描寫對象,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蘇軾通過描繪江上的云霧和濕潤的桂花,以及海上飄灑的雨點,展現了自然界的美妙景色。他提到了黃柑和朱橘這兩種水果,暗示了惠州的土地肥沃和豐富的農產品。
詩中還提到了神武和羅浮山,這些都是有名的地方,表達了蘇軾渴望去探索和尋找美景的心情。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展示了蘇軾對美景的欣賞和贊美之情。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這首詩以清新自然的語言描繪了美麗的惠州風物,給人以愉悅和享受的感覺。同時,詩中也流露出對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存的向往,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整首詩情感飽滿,描寫細膩,展示了蘇軾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情。
“恰從神武來弘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u xíng zhì qīng yuǎn xiàn, jiàn gù xiù cái, jí tán huì zhōu fēng wù zhī měi
舟行至清遠縣,見顧秀才,極談惠州風物之美
dào chù jù guān xiāng àn lì, cǐ bāng yí zhe yù táng xiān.
到處聚觀香案吏,此邦宜著玉堂仙。
jiāng yún mò mò guì huā shī, hǎi yǔ xiāo xiāo lì zi rán.
江云漠漠桂花濕,海雨翛翛荔子然。
wén dào huáng gān cháng dǐ què, bù róng zhū jú gèng lùn qián.
聞道黃柑常抵鵲,不容朱橘更論錢。
qià cóng shén wǔ lái hóng jǐng, biàn xiàng luó fú mì zhì chuān.
恰從神武來弘景,便向羅浮覓稚川。
“恰從神武來弘景”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