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辭中路候淵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辭中路候淵明”全詩
但得低頭拜東野,不辭中路候淵明。
艤舟苕霅人安在,卜筑江淮計已成。
千里論交一言足,與君蓋亦不須傾。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次韻答孫侔》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答孫侔》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十年身不到朝廷,
欲伴騷人賦落英。
但得低頭拜東野,
不辭中路候淵明。
艤舟苕霅人安在,
卜筑江淮計已成。
千里論交一言足,
與君蓋亦不須傾。
詩意:
這首詩是蘇軾在宋代寫給孫侔的回詩。詩中表達了作者自己的遭遇和對友誼的感激之情。詩人蘇軾因政治原因被貶謫,已經有十年沒有到達朝廷。他渴望能和志同道合的才子一起寫作,共同譜寫輝煌的篇章。蘇軾說,只要能低頭向東野致敬,就不會因為中途等待淵明而感到煩惱。他詢問著船在哪里停泊,江淮的計劃已經順利完成。盡管千里之間的交情只需一句話就能表達,但與朋友的交往并不需要費盡心機。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在逆境中的豪情和對友情的珍視。蘇軾被貶謫后,身處邊遠地區,無法到達朝廷,并感到自己的才華被束縛。然而,他并不因此氣餒,而是寄望于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寫作,展示自己的才華。詩中的東野和淵明都是才子之名,蘇軾希望能在他們的陪伴下,寫出輝煌的篇章,展現自己的才華和志向。
詩中表達了蘇軾對友誼的敬重和珍視。他說,即使只是低頭向東野致敬,也不會因為等待淵明而感到煩惱。這顯示了蘇軾對友誼的堅守和珍惜,他并不計較距離和時間的阻隔,只要能與朋友交流,就足夠滿足。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在逆境中的堅韌和對友情的執著。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了對友誼和自己才華的渴望,同時也傳遞了對友情的真摯祝福。這首詩詞通過對友誼的謳歌,展現了蘇軾的豪情壯志和對人生的積極態度。
“不辭中路候淵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dá sūn móu
次韻答孫侔
shí nián shēn bú dào cháo tíng, yù bàn sāo rén fù luò yīng.
十年身不到朝廷,欲伴騷人賦落英。
dàn dé dī tóu bài dōng yě, bù cí zhōng lù hòu yuān míng.
但得低頭拜東野,不辭中路候淵明。
yǐ zhōu sháo zhà rén ān zài, bo zhù jiāng huái jì yǐ chéng.
艤舟苕霅人安在,卜筑江淮計已成。
qiān lǐ lùn jiāo yī yán zú, yǔ jūn gài yì bù xū qīng.
千里論交一言足,與君蓋亦不須傾。
“不辭中路候淵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