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怎么讀 候的意思

漢字 | 候 |
---|---|
讀音 |
|
注音 | ㄏㄡˋ |
部首 | [亻] 單人旁 |
筆畫 | 總筆畫:10 部外:8 |
異體字 | ??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019 |
其它編碼 | 五筆:whnd 倉頡:olnk 鄭碼:nixm 四角:27284 |
筆順編碼 | 3225131134 |
筆順筆畫 | ノ丨丨フ一ノ一一ノ丶 |
筆順名稱 | 撇 豎 豎 橫折 橫 撇 橫 橫 撇 捺 |
候字的意思
1.等待:候車。你稍候一會兒,他馬上就來。
2.問候;問好:致候。敬候起居。
3.時節:時候。氣候。候鳥。
4.古代五天為一候,現在氣象學上仍沿用:候溫。
5.(候兒)情況:征候。火候。
候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候
hòu ㄏㄡˋ
等待:等候。候車室。候選人。守候。候補。候場。候審。候診。 看望,問好:伺候。問候。 時節:時候。氣候。候鳥。候蟲。 事物在變化中的情狀:火候兒。癥候。 古代把五天稱為“一候”,現氣象學上仍沿用:候溫(每五天的平均溫度)。英語 wait; expect; visit; greet
德語 sp?ter ,Zeit (S)?,Hou (Eig, Fam)?,warten auf
法語 attendre,saison,climat,(ancien)? période de 5 jours
候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候 hòu
〈動〉
(1) (形聲。古文作“矦”。從人,侯聲。本義:守望;偵察)
(2) 同本義 [reconnoitre]
矦,伺望也。——《說文》
矦,覗也。——《廣雅·釋詁三》
市有候館。——《周禮·遺人》。注:“樓可以觀望者也。”
(3) 又如:候館(用以瞭望的高樓);候樓(用以瞭望的樓);侯遮(偵探敵情);候徼(在國境線上巡察警戒);候車(偵察敵情的戰車)
(4) 觀測 [observe]。如:候風(觀測風向);候景(測日影);候簿(天文觀測記錄簿)
(5) 等候 [wait for]
稚子候門。——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即候苗成。——宋· 沈括《夢溪筆談》
候春發遣。——清· 方苞《獄中雜記》
移順天府羈候。
(6) 又如:候時(等候時機);候對(等候帝王召對);候結(等候審判;結案);候補道(等候實缺的候補道員)
(7) 敬候 [respectly wait]
彼矦人兮。——《詩·曹風·候人》。傳:“道路迎送賓客者。”
(8) 又如:候拜(迎候拜見);候人(周禮官名。掌管在路上迎送賓客等事);候駕(迎候帝王)
(9) 看望;問候 [visit;send one's respects to]
遣人候問。——《漢書·李廣蘇建傳》
候太公太母起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候札(問候的信札);候函(問候的信函);候省(探視問候);候敬(問候時敬贈的禮物)
(11) 預測;占驗 [forecast]
夢者六候。——《列子·周穆王》
(12) 又如:候天(占驗天象,以卜吉兇禍福);候物(占驗物候);候星(占驗星象);候氣(占驗節氣的變化)
(13) 服侍 [attend]
性柔順好禮,每帝視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饌。——《宋史》
(14) 診察 [examine]。如:候脈
(15) 〈方〉∶支付 [pay]
李三,這兒的茶錢我候啦。—— 老舍《茶館》
詞性變化
◎ 候 hòu
〈名〉
(1) 斥候,軍候。軍中任偵察之事者 [scout]。如:候人(軍中偵伺敵情者);候正(候奄。古代軍中負責偵察敵情的官員);候者(斥候);候長(斥候之長)
(2) “堠”的古字。邊境伺望、偵察敵情的設施,哨所,土堡 [fortress]。如:候火(烽火);候臺(烽火臺);候館(供了望用的小樓)
(3) 官吏 [official]
(4) 掌管伺察、稽查等事的小吏。如:候人(古代掌管修路、查盜或迎賓的官員)
(5) 邊境守望、報警的官吏。如:候道(古代邊郡為偵察敵情,傳遞軍事情報或應急而修的道路)
(6) 負責迎送賓客的官吏。如:候官(迎送賓客的候人,主管斥候的軍候,占卜吉兇的官員等)
(7) 驛站,驛館 [station]
舊南海獻龍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后漢書》
(8) 又如:候舍(接待過往官員或其他賓客的館舍);候置(驛站)
(9) 古代計時單位。五天為一候 [pentad;five days]
歧伯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素問》
(10) 引申為節候,時令 [climate]
北陸候才變,南枝花已開。——唐· 韓偓《早玩雪梅有懷親屬》
(11) 癥候 [sign]
[馬嗣明]為人診候,一年前知其生死。——《北齊書》
(12) 時節 [season]。如:時候;氣候;候鳥
(13) 征兆 [omen]。如:癥候;火候
候字的辭典解釋
偵察、探察。《說文解字·人部》:「候,司望也。」《呂氏春秋·慎大覽·貴因》:「武王使人候殷。反,報岐周曰:『殷其亂矣!』」漢·高誘·注:「候,視也。」《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傳》:「太后亦已使人候伺,具以告太后。」
等待。如:「候車室」、「逾時不候」、「恭候大駕」、「稍候一會兒」。《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僮仆歡迎,稚子候門。」
探望。如:「問候」。《后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援嘗有疾,梁松來候之,獨拜床下,援不答。」《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兩公子聽見,便同公孫去候姑丈。」
服侍。如:「伺候」。《后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勃字叔陽,年十二能誦詩、書。常候援兄況。」《宋史·卷二四二·后妃傳上·孝章宋皇后傳》:「性柔順好禮,每帝視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饌。」
診察。《北齊書·卷四九·方伎傳·馬嗣明傳》:「刑邵子大寶患傷寒,嗣明為之診,候脈。」《黃帝素問靈樞經·卷九·衛氣失常》:「候病所在,骨之屬者。」
占卜。《后漢書·卷三○下·郎??傳》:「能望氣占候吉兇,常賣卜自奉。」《新唐書·卷四六·百官志一》:「二十三曰占候醫卜,效驗多者,為方術之最。」
北平方言。指支付、付清。如:「候帳」、「這桌酒菜,張先生已候過鈔了。」
名時間、時令、時節。如:「天候已經不早了,快回去吧!」宋·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詞:「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卷一下·游太和山日記》:「山谷川原,候同氣異。」
事物的情況或征兆。如:「癥候」、「火候」、「征候」。《列子·周穆王》:「覺有八征,夢有六候。」《晉書·卷一二·天文志中》:「凡游氣蔽天,日月失色,皆是風雨之候也。」
用來瞭望、監視敵情的碉堡。《史記·卷二五·律書》:「愿且堅邊設候,結和通使。」《后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筑亭候,修烽燧。」唐·章懷太子·注:「亭候,伺候望敵之所。」通「堠」。
康熙字典解釋
候【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畫:10畫,部外筆畫:8畫
《唐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音後。訪也。
又伺望也。《前漢·張禹傳》上臨候禹。
又《釋名》候,護也,可護諸事也。
又候人,道路迎送賔客之官。《詩·曹風》彼候人兮,何戈與祋。
又斥候。《孫奕示兒編》斥候謂檢行險阻,伺候盜賊。俗作堠。
又氣候,證候。
又葉後五切,音祐。《楊泉蠶賦》爰求柔桑,切若細縷。起止得時,燥溼是候。《說文》有??無候。互見前侯字註。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卷八】【人部】
伺望也。從人矦聲。胡遘切
說文解字注
(??)司望也。司各本作伺。非。今正。司者今之伺字也。曹風??人傳云。??人、道路送賓客者。周禮??人注云。??、??迎賓客人來者。按凡覻伺皆曰??。因之謂時爲??。從人。侯聲。胡遘切。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