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豈容鯨飲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海水豈容鯨飲盡”全詩
海水豈容鯨飲盡,然犀何處覓瓊枝。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答海上翁?一作答玉師?》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答海上翁》是蘇軾(字子瞻)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翁不再看到新的詩篇,
懷疑是河南石壁上的陽光。
海水怎能容納鯨魚的飲水,
而犀牛又在哪里尋覓美麗的瓊枝呢。
詩意:
這首詩是蘇軾的回答之作,回應了一位名叫海上翁或玉師的人的問題。詩中描述了山中老人不再看到新的詩作,他懷疑這是因為河南石壁上的陽光遮擋了詩人的創作靈感。作者進一步以寓意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感慨,認為海水是無法容納鯨魚的飲水量的,而犀牛也無法找到美麗的瓊枝。這里的海水和犀牛都可以被視為象征,表達了作者對當前時代文學狀況的失望和對真正才華難以得到認可的憂慮。
賞析:
蘇軾的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文學狀況的擔憂和對才華被忽視的痛感。詩中的山翁和海水、犀牛以及瓊枝等意象都是象征性的,通過這些意象的對比,傳達了作者對于時代變遷和文學環境的思考。
首先,山翁不再看到新的詩作,暗示了當時文學界的停滯和缺乏創新。詩中的河南石壁曦象征著現實生活中的各種阻礙和束縛,擋住了詩人的靈感和創作的自由。
接著,作者運用了海水和鯨魚、犀牛和瓊枝的比喻,來表達自己對才華被忽視和真正才子難以得到認可的憂慮。海水是無法容納鯨魚的飲水量的,這里可以理解為當時文學界的淺薄和狹隘,無法容納真正有才華的人。而犀牛尋覓瓊枝,暗示了才華難以得到展示和認可,美麗的瓊枝象征著真正的才華和創作的機會。
整首詩通過對比和隱喻的手法,傳達了作者對于文學環境的不滿和對于真正才子的關切。它揭示了作者對于時代的思考和對于文學的期望,展示了蘇軾獨特的批判精神和對于藝術價值的追求。
“海水豈容鯨飲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á hǎi shàng wēng? yī zuò dá yù shī?
答海上翁?一作答玉師?
shān wēng bù fù jiàn xīn shī, yí shì hé nán shí bì xī.
山翁不復見新詩,疑是河南石壁曦。
hǎi shuǐ qǐ róng jīng yǐn jǐn, rán xī hé chǔ mì qióng zhī.
海水豈容鯨飲盡,然犀何處覓瓊枝。
“海水豈容鯨飲盡”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