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應玉芝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惟應玉芝老”全詩
泠然洗我心,欲飲不可掬。
流光發永嘆,自昔非余獨。
行年四十九,還此北窗宿。
緬懷卓道人,白首寓醫卜。
謫仙固遠矣,此士亦難復。
世道如弈棋,變化不容覆。
惟應玉芝老,待得蟠桃熟。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李太白》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李太白》
寄臥虛寂堂,月明浸疏竹。
泠然洗我心,欲飲不可掬。
流光發永嘆,自昔非余獨。
行年四十九,還此北窗宿。
緬懷卓道人,白首寓醫卜。
謫仙固遠矣,此士亦難復。
世道如弈棋,變化不容覆。
惟應玉芝老,待得蟠桃熟。
中文譯文:
寄居在虛寂的房間,明亮的月光灑在稀疏的竹林里。
清涼洗滌著我的心靈,欲飲卻無法舀取。
流動的光芒喚起永恒的嘆息,這并非只有我一個人有過。
我行走到四十九歲,又回到這北窗下過夜。
懷念著那位卓越的道士,他白發蒼蒼,卻居住在醫卜之地。
被貶謫的仙人已經遠去,這位士人也難以重返。
世間的道路如同圍棋,變幻莫測,無法預料。
唯有玉芝老人應當長壽,等待著蟠桃成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與唐代詩人李白進行聯題的作品。詩人寄居在一間虛寂的房間,月光透過稀疏的竹林灑下,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詩人感嘆心靈被清涼所洗滌,但卻無法真正得到滿足。他看到流動的光芒,喚起了永恒的嘆息,并認識到這種感慨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經歷,而是人們共同的心情。
詩人提到自己已經四十九歲了,回到了曾經住過的北窗下,思念著那位杰出的道士。他看到這位道士白發蒼蒼,居住在醫卜之地,暗示著這位道士已經離世,而詩人也感到自己的境遇難以改變,無法重返輝煌。
詩人觀察到世道如同圍棋一般,變化多端,無法預測,難以逆轉。然而,他認為只有那位玉芝老人能夠長壽,等待著蟠桃成熟,暗示著希望和重生的可能。
整首詩以清新的意象和深沉的思考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索。通過與李白的聯題,蘇軾表達了自己對逝去時光和人生無常的思考,同時也透露出對未來希望和重生的渴望。
“惟應玉芝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lǐ tài bái
和李太白
jì wò xū jì táng, yuè míng jìn shū zhú.
寄臥虛寂堂,月明浸疏竹。
líng rán xǐ wǒ xīn, yù yǐn bù kě jū.
泠然洗我心,欲飲不可掬。
liú guāng fā yǒng tàn, zì xī fēi yú dú.
流光發永嘆,自昔非余獨。
xíng nián sì shí jiǔ, hái cǐ běi chuāng sù.
行年四十九,還此北窗宿。
miǎn huái zhuō dào rén, bái shǒu yù yī bǔ.
緬懷卓道人,白首寓醫卜。
zhé xiān gù yuǎn yǐ, cǐ shì yì nán fù.
謫仙固遠矣,此士亦難復。
shì dào rú yì qí, biàn huà bù róng fù.
世道如弈棋,變化不容覆。
wéi yīng yù zhī lǎo, dài de pán táo shú.
惟應玉芝老,待得蟠桃熟。
“惟應玉芝老”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