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照山光耿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殘雪照山光耿耿”全詩
平湖種稻如西蜀,高閣連云似渚宮。
殘雪照山光耿耿,輕冰籠水暗溶溶。
溪邊野鶴沖人起,飛入南山第幾重。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溪堂留題》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溪堂留題》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溪堂景色的美麗和富有詩意的景象。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三條小徑盤旋環繞,草木茂盛蔽日光。
突然驚覺初日升起,照亮千峰萬壑間。
平湖上種植稻谷,宛如西蜀的景色。
高樓接連云霄,宛若渚宮的風貌。
殘雪映照山光明亮,輕冰覆蓋水面暗淡。
溪邊野鶴猛然飛起,飛入南山的幾重峰。
詩意和賞析:
《溪堂留題》描繪了蘇軾所見到的一幅美麗景色。詩中通過描述溪堂周圍的景物,展示了自然界的宏偉和壯麗,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蘇軾通過描繪環繞溪堂的三條小徑,以及茂盛的草木,展現了溪堂的幽靜和隱蔽之美。初日升起的瞬間,讓千峰萬壑之間一片明亮,給人以震撼之感。
詩中還描繪了平湖上種植稻谷的景象,將其比作西蜀的美景,展示了蘇軾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的贊美。高樓接連云霄,宛若渚宮,形容了高樓的壯麗和氣勢,給人以莊嚴和雄偉之感。
在冬季,殘雪映照著山光,使得山間光明耀眼。輕冰覆蓋在水面上,顯得暗淡而幽靜。溪邊的野鶴突然飛起,飛入南山的高峰,展示了野生動物的自由和活力,也表達了蘇軾自身的豪情和追求。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的壯美和細膩之處,展示了蘇軾對自然的喜愛和對生活的熱愛,同時也表達了他對自由和追求的渴望。這首詩詞不僅展現了自然的美麗,還傳遞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殘雪照山光耿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táng liú tí
溪堂留題
sān jìng yíng huí cǎo shù méng, hū jīng chū rì shàng qiān fēng.
三徑縈回草樹蒙,忽驚初日上千峰。
píng hú zhǒng dào rú xī shǔ, gāo gé lián yún shì zhǔ gōng.
平湖種稻如西蜀,高閣連云似渚宮。
cán xuě zhào shān guāng gěng gěng, qīng bīng lóng shuǐ àn róng róng.
殘雪照山光耿耿,輕冰籠水暗溶溶。
xī biān yě hè chōng rén qǐ, fēi rù nán shān dì jǐ zhòng.
溪邊野鶴沖人起,飛入南山第幾重。
“殘雪照山光耿耿”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