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見便聞曹植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每見便聞曹植句”全詩
每見便聞曹植句,至今傳寶魏華書。
濟南名士新凋喪,劍外生祠已潔除。
欲寄西風兩行淚,依然喬木鄭公廬。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張文裕挽詞》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張文裕挽詞》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高才本出朝廷右,
能事空推德業馀。
每見便聞曹植句,
至今傳寶魏華書。
濟南名士新凋喪,
劍外生祠已潔除。
欲寄西風兩行淚,
依然喬木鄭公廬。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挽詞張文裕的作品。張文裕是一位有才華的官員,但他在政治上沒有得到充分的重用,他的才能和能事都被浪費了。每當看到他的作品,就讓人想起曹植的詩句,而曹植的詩作至今仍然傳世,讀來讓人感嘆不已。濟南的名士們相繼離世,他們的墓地已經整理得干凈整潔。詩人想要借著西風寄去兩行淚水,向已故的朋友表示思念之情。即使如今,喬木鄭公廬仍然矗立在那里,讓人想起過去的友誼和歡樂。
賞析:
這首詩詞以挽詞的形式表達了對已故友人的思念之情。蘇軾在詩中表達了對張文裕的贊賞和緬懷,同時也表達了對其他已故名士的思念之情。詩中通過提到曹植的詩句,突顯了張文裕才華的卓越,也彰顯了曹植作為文學巨匠的影響力。詩人以濟南名士的凋零和已故朋友的離世,表達了對時光的感慨和對逝去友情的懷念。最后,詩人以寄去西風兩行淚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無法言表的悲傷和思念之情。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對友人的懷念,以及對時光流轉和生命無常的思考,展現了濃郁的情感和深遠的意境。
“每見便聞曹植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āng wén yù wǎn cí
張文裕挽詞
gāo cái běn chū cháo tíng yòu, néng shì kōng tuī dé yè yú.
高才本出朝廷右,能事空推德業馀。
měi jiàn biàn wén cáo zhí jù, zhì jīn chuán bǎo wèi huá shū.
每見便聞曹植句,至今傳寶魏華書。
jǐ nán míng shì xīn diāo sàng, jiàn wài shēng cí yǐ jié chú.
濟南名士新凋喪,劍外生祠已潔除。
yù jì xī fēng liǎng xíng lèi, yī rán qiáo mù zhèng gōng lú.
欲寄西風兩行淚,依然喬木鄭公廬。
“每見便聞曹植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