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問雁吾何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歸來問雁吾何敢”全詩
窮人未信詩能爾,倚市懸知繡不如。
代北諸生漸狂簡,床頭雜說為爬梳。
歸來問雁吾何敢,疾世王符解著書。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次韻子由送蔣夔赴代州學官》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子由送蔣夔赴代州學官》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功利爭先變法初,
典型獨守老成余。
窮人未信詩能爾,
倚市懸知繡不如。
代北諸生漸狂簡,
床頭雜說為爬梳。
歸來問雁吾何敢,
疾世王符解著書。
詩詞的詩意表達了蘇軾對當時社會風氣的觀察和對自我價值的思考。
詩的第一句描述了當時的社會現象,人們追求功利,爭先恐后,而新的變法剛剛開始,還處于初期階段。
第二句中的"典型獨守老成余"指的是自己作為一個典型的文人,保持了獨立自主的態度,保守而成熟。這里可以看出蘇軾對自己的自信和獨立思考的態度。
第三句表達了窮人們對詩詞的不信任,他們還認為詩詞無法幫助他們改變困境。"爾"表示古代的一種客套之詞,用來稱呼對方。
第四句中的"倚市懸"是指在市場上懸掛詩詞作品,以期獲得更多的賞識和回報。"知繡不如"表示詩詞所帶來的回報和繡品相比,不值一提。
第五句描述了代北地區的學子們逐漸迷戀于簡單的文字游戲,忽視了真正的學問。他們將床頭雜書當作梳妝的工具,這里暗喻他們的學問變得膚淺和虛無。
第六句中的"歸來問雁"表示蘇軾回來后向遷徙的候鳥詢問自己敢不敢言論時事,"吾何敢"表示自己不敢輕易發表意見。
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軾對時世的不滿,他認為時世的亂象需要一位明君的領導才能解決,而自己只能寫作以表達對時事的看法。
整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功利主義的批判,同時展現了他對自己獨立思考和學問的自信,以及對時世的不滿和對明君的期望。
“歸來問雁吾何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i yóu sòng jiǎng kuí fù dài zhōu xué guān
次韻子由送蔣夔赴代州學官
gōng lì zhēng xiān biàn fǎ chū, diǎn xíng dú shǒu lǎo chéng yú.
功利爭先變法初,典型獨守老成余。
qióng rén wèi xìn shī néng ěr, yǐ shì xuán zhī xiù bù rú.
窮人未信詩能爾,倚市懸知繡不如。
dài běi zhū shēng jiàn kuáng jiǎn, chuáng tóu zá shuō wèi pá shū.
代北諸生漸狂簡,床頭雜說為爬梳。
guī lái wèn yàn wú hé gǎn, jí shì wáng fú jiě zhù shū.
歸來問雁吾何敢,疾世王符解著書。
“歸來問雁吾何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七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