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鹽煙在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煮鹽煙在川”全詩
官作既有程,煮鹽煙在川。
汲井歲榾榾,出車日連連。
自公斗三百,轉致斛六千。
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闐。
我何良嘆嗟,物理固自然。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鹽井(鹽井在成州長道縣,有鹽官故城)》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鹽井(鹽井在成州長道縣,有鹽官故城)》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詩意描繪了鹽井中的景象和鹽的生產過程,并讓人思考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態度和命運。
詩中描述了鹽井中的景象,鹵中的草木都變白了,而年輕的官鹽之色卻變得更加青翠。官鹽的生產過程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鹽被煮制的煙霧彌漫在川地上。
詩人進一步描繪了鹽井的生產過程:每年汲井的次數很多,出車的頻率也很高。每次從鹽場出來,車上都裝滿了鹽。以公斗為單位,每次有三百斗,從而升級到六千斛。
接著,杜甫抒發了自己的感慨:君子應該慎重行動,而小人卻喧囂不止。他為自然法則而嘆息,認為一切事物都遵循自己的規律。
整首詩通過對鹽井景象和鹽的生產過程的描繪,展示了當時社會的運作方式和君子與小人的不同態度。同時,詩中回歸自然,表達了對自然法則的思考。
中文譯文:
鹵湯中的草木都變白了,
但年輕的官鹽卻更青翠。
官方的鹽已經有了一定的程序,
煮鹽的煙霧彌漫在川地上。
每年汲井的次數很多,
出車的頻率也很高。
每次從鹽場出來,
車上都裝滿了鹽。
每次三百斗鹽,
升級到六千斛。
君子應該慎重行動,
而小人卻喧囂不止。
我為自然法則而感嘆,
物理規律始終存在。
這首詩通過描繪鹽井中的景象和鹽的生產過程,以及杜甫的感慨,深思君子和小人的行為和自然法則。同時,詩中透露出對自然規律的敬畏和思考。
“煮鹽煙在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n jǐng yán jǐng zài chéng zhōu zhǎng dào xiàn, yǒu yán guān gù chéng
鹽井(鹽井在成州長道縣,有鹽官故城)
lǔ zhōng cǎo mù bái, qīng zhě guān yán yān.
鹵中草木白,青者官鹽煙。
guān zuò jì yǒu chéng, zhǔ yán yān zài chuān.
官作既有程,煮鹽煙在川。
jí jǐng suì gǔ gǔ, chū chē rì lián lián.
汲井歲榾榾,出車日連連。
zì gōng dǒu sān bǎi, zhuǎn zhì hú liù qiān.
自公斗三百,轉致斛六千。
jūn zǐ shèn zhǐ zú, xiǎo rén kǔ xuān tián.
君子慎止足,小人苦喧闐。
wǒ hé liáng tàn jiē, wù lǐ gù zì rán.
我何良嘆嗟,物理固自然。
“煮鹽煙在川”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