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成機見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器成機見空”全詩
誰知圣人意,不盡書籍中。
曲盡弦猶在,器成機見空。
妙哉留輪手,堂下笑桓公。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嘲子由》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嘲子由》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堆幾盡埃簡,
攻之如蠹蟲。
誰知圣人意,
不盡書籍中。
曲盡弦猶在,
器成機見空。
妙哉留輪手,
堂下笑桓公。
中文譯文:
積塵堆滿了簡牘,
攻擊它們如同蛀蟲。
誰能領會圣人的心意,
無法盡在書籍之中。
音樂的曲調結束了,
琴弦卻依然在那兒。
器物制作完美了,
機械卻毫無生氣。
多么奇妙啊,留下車輪的手,
在大廳下笑看桓公(指作者自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蘇軾的作品,表達了他對于書籍和藝術之于人生的思考。詩的開頭,蘇軾描述了堆積如山的書簡,比喻了人們日積月累的學問和知識。他將攻擊書籍的人比作蛀蟲,暗示那些不尊重知識和輕視書本的人。
接著,蘇軾提出了一個問題:誰能真正領會圣人的意圖?他認為圣人的智慧無法完全被書籍所涵蓋,書本只能是他們思想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在下一段中,蘇軾通過音樂的比喻,再次強調了藝術和技巧的局限性。即使曲調結束了,琴弦仍然存在,表明藝術作品的價值和意義不僅僅體現在表面的形式上。同樣地,器物的制作完成了,但機械本身卻缺乏生命的氣息,暗示了技術的局限性。
最后,蘇軾運用了留輪手和笑桓公的形象,以幽默的方式表達了對于人們對于知識和藝術的輕視的反諷。留輪手是指那些修車的人,笑桓公則指的是蘇軾自己。這里他以自嘲的口吻,諷刺那些不能理解他的作品的人,暗示了對于知識和藝術的真正理解需要內在的修養和感悟。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書籍、藝術和技術的思考,呈現了蘇軾對于知識的珍視和對于人們對知識和藝術的輕慢態度的批判。詩中的反問和反諷形式,使得詩詞更加深入人心,令人深思。
“器成機見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o zi yóu
嘲子由
duī jǐ jǐn āi jiǎn, gōng zhī rú dù chóng.
堆幾盡埃簡,攻之如蠹蟲。
shéi zhī shèng rén yì, bù jìn shū jí zhōng.
誰知圣人意,不盡書籍中。
qū jǐn xián yóu zài, qì chéng jī jiàn kōng.
曲盡弦猶在,器成機見空。
miào zāi liú lún shǒu, táng xià xiào huán gōng.
妙哉留輪手,堂下笑桓公。
“器成機見空”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