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更何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忽忽更何為”全詩
好風經柳葉,清風照花枝。
客淚聞歌掩,歸心畏酒知。
佳辰邀賞遍,忽忽更何為?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寒食夜蘇二宅》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寒食夜蘇二宅》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在寒食節的夜晚,對于時光的流逝和生活的無常感到深深的思索。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寒食明堪坐,春參夕已垂。
好風經柳葉,清風照花枝。
客淚聞歌掩,歸心畏酒知。
佳辰邀賞遍,忽忽更何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寒食節為背景,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通常在清明節前一天,人們會去祭拜祖先并掃墓。杜甫在詩中表達了對光陰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思考。
首先,詩的開頭表述了一個人在寒食節的早晨,明亮的陽光讓人感到寒食的氛圍已經濃厚,人們開始準備慶祝這個節日。然而,下一句中的“春參夕已垂”表明春祭的時間已經過去,寒食節的黃昏已經來臨,暗示著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風的吹拂,柳葉隨風搖曳,清風照耀著花枝。這些描寫形象地表達了自然界的變化和美好,與人生的無常形成對比。
然后,詩中出現了“客淚聞歌掩,歸心畏酒知”的句子。這句詩意深遠,表達了游子聽到歌聲時不禁流淚,意味著思鄉之情;而宴會上的酒,讓人害怕思念家鄉,害怕歸心的情感。這一句通過描述情感的沖動和內心的掙扎,展現了人在異鄉的孤獨和思鄉之情。
最后一句“佳辰邀賞遍,忽忽更何為?”是對整首詩的總結。杜甫問道,為什么美好的時光過得如此之快,人們紛紛邀請他欣賞美景,但他卻感到困惑,不知道這一切的意義和目的是什么。
整首詩通過描繪寒食節的場景和自然景物的變化,表達了詩人對于光陰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深切思考。同時,通過描寫游子的思鄉之情和內心的掙扎,展現了詩人對于人生的困惑和迷茫。這首詩既有對自然界的描繪,又有對人類情感的抒發,具有深刻的內涵和意義。
“忽忽更何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shí yè sū èr zhái
寒食夜蘇二宅
hán shí míng kān zuò, chūn cān xī yǐ chuí.
寒食明堪坐,春參夕已垂。
hǎo fēng jīng liǔ yè, qīng fēng zhào huā zhī.
好風經柳葉,清風照花枝。
kè lèi wén gē yǎn, guī xīn wèi jiǔ zhī.
客淚聞歌掩,歸心畏酒知。
jiā chén yāo shǎng biàn, hū hū gèng hé wéi?
佳辰邀賞遍,忽忽更何為?
“忽忽更何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