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戈莫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戈莫舂”全詩
乳孫哺子,教得生獰。
舉頭為城,掉尾為旌。
東海黃公,愁見夜行。
道逢騶虞,牛哀不平。
何用尺刀,壁上雷鳴。
泰山之下,婦人哭聲。
官家有程,吏不敢聽。
分類:
作者簡介(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
刺藩鎮子孫相承,為惡一方。
注:
1:猛虎行:〈〈樂府解題〉〉云:"言君子苦志潔行,常困于險難而功業難就也。"此詩非其意。
2:長戈莫舂,長弩莫抨:〈〈史記〉〉載,魯敗狄于咸,獲長狄僑如,富父終甥,舂其喉以戈殺之。舂,沖也。抨,音弸,彈也。
3:乳孫哺子,教得生獰:生獰,生惡。
4:舉頭為城,掉尾為旌:舉其頭,可為城,掉其尾,可為旌,言其猛也。掉,舉也。
5:東海黃公,愁見夜行:黃公,〈〈西京雜記〉〉云:"東海黃公,能制蛟馭虎,及衰老,不能行其術。"
6:道逢騶虞,好牛哀不平:騶虞,〈〈山海經〉〉云:"騶虞,如虎,五色。"〈〈毛詩〉〉注曰:"騶虞,義獸,白質黒文,不履生 草。" 牛哀,〈〈淮南子〉〉載,公牛哀,魯人,疾七日,化為虎。其兄啟戸而入,牛哀摶而殺之。
7:何用尺刀,壁上雷鳴:雷鳴,寶刀嘯吼也。李白〈〈獨漉篇〉〉:"雄劍掛壁,時時龍鳴。"
8:泰山之下,婦人哭聲:〈〈禮記〉〉載,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使子路問之,曰: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 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
9:官家有程,吏不敢聽:官家,〈〈萬機論〉〉云:"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曰官家。"
附:
方扶南評曰:舉頭為城,掉尾為旌,二句本〈〈呂覽〉〉,言鯀也。
孫豹人評曰:非熟古謠諺及《獨漉》諸篇,不能聲口肖似如此。
--------鳳尾竹客 撰<李長吉歌詩箋注輯評>---------
“長戈莫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ěng hǔ xíng
猛虎行
zhǎng gē mò chōng, qiáng nǔ mò pēng.
長戈莫舂,強弩莫烹。
rǔ sūn bǔ zi, jiào dé shēng níng.
乳孫哺子,教得生獰。
jǔ tóu wèi chéng, diào wěi wèi jīng.
舉頭為城,掉尾為旌。
dōng hǎi huáng gōng, chóu jiàn yè xíng.
東海黃公,愁見夜行。
dào féng zōu yú, niú āi bù píng.
道逢騶虞,牛哀不平。
hé yòng chǐ dāo, bì shàng léi míng.
何用尺刀,壁上雷鳴。
tài shān zhī xià, fù rén kū shēng.
泰山之下,婦人哭聲。
guān jiā yǒu chéng, lì bù gǎn tīng.
官家有程,吏不敢聽。
“長戈莫舂”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