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後世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所以後世賢”全詩
群游與群飲,仁義待揚搉。
心疲歌舞荒,耳聒米鹽濁。
所以後世賢,絕俗乃為學。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寓言九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寓言九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之一。這首詩詞通過寓言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于古代士人的態度和價值觀。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詵詵古之士,
Ancient gentlemen,
出必見禮樂。
When they go out, they always witness propriety and music.
群游與群飲,
They gather and indulge in social activities,
仁義待揚搉。
Exhibiting benevolence and righteousness in all their actions.
心疲歌舞荒,
Exhausted hearts amidst wild singing and dancing,
耳聒米鹽濁。
Deafened ears by the noise of mundane matters.
所以後世賢,
Therefore, future sages
絕俗乃為學。
Abandon worldly customs and pursue learning.
這首詩詞的詩意是通過對古代士人的描繪,表達了王安石對于傳統價值觀和禮儀觀念的思考。詩中提到的"古之士"是指古代的君子,他們注重禮樂,出行必須遵守禮儀。同時,他們以仁義為準則對待他人。這種行為方式被作者視為崇高和值得學習的。
然而,詩中也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現實:人們沉迷于享樂,追求聲色犬馬,導致心疲神虛,失去了對于高尚價值的追求。人們只關注物質利益,而忽視了精神追求。因此,作者呼吁后世的賢者要超越庸俗的追求,努力追求道德和知識的提升。
這首詩詞通過對比古代士人和當時社會的現狀,表達了作者對于古代士人的贊賞和對于當時社會的批評。它也體現了王安石對于傳統價值觀的反思和對于道德修養的呼喚。
“所以後世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ù yán jiǔ shǒu
寓言九首
shēn shēn gǔ zhī shì, chū bì jiàn lǐ yuè.
詵詵古之士,出必見禮樂。
qún yóu yǔ qún yǐn, rén yì dài yáng què.
群游與群飲,仁義待揚搉。
xīn pí gē wǔ huāng, ěr guā mǐ yán zhuó.
心疲歌舞荒,耳聒米鹽濁。
suǒ yǐ hòu shì xián, jué sú nǎi wéi xué.
所以後世賢,絕俗乃為學。
“所以後世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