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可無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兼并可無摧”全詩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賦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
奸回法有誅,勢亦無自來。
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難裁。
秦王不知此,更筑懷清臺。
禮義日已偷,圣經久堙埃。
法尚有存者,欲言時所咍。
俗吏不知方,掊克乃為材。
俗儒不知變,兼并可無摧。
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闔開。
有司與之爭,民愈可憐哉。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首詩的藝術性并不算高,但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例如蘇轍在晚年所寫的《詩病五事》中將王安石《兼并》視為“詩禍”,大加指責:“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貧民即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貧民,不知其不可也。方其未得志也,為《兼并》之詩,其詩曰……及其得志,專以此為事,設青苗法以奪富民之利……至于今日,民遂大病,源其禍出于此詩。蓋昔之詩病,未有若此酷者也。”《詩病五事》,蘇轍撰《欒城集》,第155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兼并可無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ān bìng
兼并
sān dài zi bǎi xìng, gōng sī wú yì cái.
三代子百姓,公私無異財。
rén zhǔ shàn cāo bǐng, rú tiān chí dòu kuí.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fù yǔ jiē zì wǒ, jiān bìng nǎi jiān huí.
賦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
jiān huí fǎ yǒu zhū, shì yì wú zì lái.
奸回法有誅,勢亦無自來。
hòu shì shǐ dào chí, qián shǒu suì nán cái.
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難裁。
qín wáng bù zhī cǐ, gèng zhù huái qīng tái.
秦王不知此,更筑懷清臺。
lǐ yì rì yǐ tōu, shèng jīng jiǔ yīn āi.
禮義日已偷,圣經久堙埃。
fǎ shàng yǒu cún zhě, yù yán shí suǒ hāi.
法尚有存者,欲言時所咍。
sú lì bù zhī fāng, póu kè nǎi wèi cái.
俗吏不知方,掊克乃為材。
sú rú bù zhī biàn, jiān bìng kě wú cuī.
俗儒不知變,兼并可無摧。
lì kǒng zhì bǎi chū, xiǎo rén sī hé kāi.
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闔開。
yǒu sī yǔ zhī zhēng, mín yù kě lián zāi.
有司與之爭,民愈可憐哉。
“兼并可無摧”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