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在勢權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獨在勢權尤”全詩
薄俗謬為恭,獨在勢權尤。
伏波迷俯迎,愛禮坐成仇。
齗齗洙四間,豈是老者羞。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雜詠八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雜詠八首》
古風致遜悌,
班白見尊優。
薄俗謬為恭,
獨在勢權尤。
伏波迷俯迎,
愛禮坐成仇。
齗齗洙四間,
豈是老者羞。
中文譯文:
古風致遜悌,
班白見尊優。
薄俗謬為恭,
獨在勢權尤。
伏波迷俯迎,
愛禮坐成仇。
齗齗洙四間,
豈是老者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雜詠八首》之一。詩中通過對社會風貌的詠嘆,表達了作者對尊卑有序、禮儀等傳統價值觀念的思考和憂慮。
詩的開篇,“古風致遜悌,班白見尊優。”以古代風范為比較對象,表達了對當時社會風氣逐漸低俗的憂慮之情。接著,“薄俗謬為恭,獨在勢權尤。”抨擊了現實社會中虛偽的禮節和追逐權勢的行為。
下一聯,“伏波迷俯迎,愛禮坐成仇。”進一步揭示了禮節的虛偽和對禮敬的過分追求,讓人對真正的尊嚴和價值觀產生反思。最后一句,“齗齗洙四間,豈是老者羞。”表達了對社會風氣的擔憂,老者們的羞愧之情。
整首詩詞通過對社會風氣的詠嘆,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陷入俗氣、虛偽和勢利的憂慮和不滿。作者以古風為比較,呼吁恢復和傳承傳統的高尚品德和價值觀念。這首詩詞在形式上包含了典型的對偶句式,運用了象征、夸張等修辭手法,深入淺出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獨在勢權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yǒng bā shǒu
雜詠八首
gǔ fēng zhì xùn tì, bān bái jiàn zūn yōu.
古風致遜悌,班白見尊優。
báo sú miù wèi gōng, dú zài shì quán yóu.
薄俗謬為恭,獨在勢權尤。
fú bō mí fǔ yíng, ài lǐ zuò chéng chóu.
伏波迷俯迎,愛禮坐成仇。
yín yín zhū sì jiān, qǐ shì lǎo zhě xiū.
齗齗洙四間,豈是老者羞。
“獨在勢權尤”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