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然更待乘桴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飄然更待乘桴伴”全詩
暮天窈窈山銜日,爽氣駸駸客御風。
草木韻沉高下外,星河影落有無中。
飄然更待乘桴伴,一到扶桑興未窮。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垂虹亭》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垂虹亭》是宋代作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坐覺塵襟一夕空,
人間似得羽翰通。
暮天窈窈山銜日,
爽氣駸駸客御風。
草木韻沉高下外,
星河影落有無中。
飄然更待乘桴伴,
一到扶桑興未窮。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自由飛翔的向往之情。詩中描繪了一個清幽的景觀,使人感到寧靜而迷人。通過詩人的想象,人們可以超越塵世的束縛,如同羽翰一樣自由地遨游天空。詩中還描繪了黃昏時分山巒遮擋太陽的景象,以及在清爽的風中旅行的愉悅感受。詩人借景抒發了對自然的喜愛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
賞析:
《垂虹亭》以獨特的語言和意象描繪了自然景色,展現了王安石深厚的情感和對自由的追求。詩中的“坐覺塵襟一夕空”表達了詩人的遺憾和對世俗的厭倦,希望擺脫塵埃的束縛。而“人間似得羽翰通”則展示了在詩人的想象中,人們可以超越塵世的煩惱,擁有自由飛翔的能力。
接著,詩人描繪了暮天中山巒遮擋太陽的景象,給人一種溫暖而寧靜的感覺。而“爽氣駸駸客御風”則傳遞了詩人在清風中旅行時的舒適和愉悅之情。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草木和星河的形象來描述自然的韻律和美感。草木“韻沉高下外”,顯示了自然界的動靜之美,而星河“影落有無中”,給人以無限遐想之感。
最后兩句“飄然更待乘桴伴,一到扶桑興未窮”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向往和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詩人希望能夠飄然而去,乘著桴舟,不斷尋找新的樂趣和創造。
總體而言,詩人通過《垂虹亭》這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對自由的向往和對未來的期待。這首詩詞傳遞出一種寧靜、自由和探索的情感,給人以美好的心境和思考。
“飄然更待乘桴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uí hóng tíng
垂虹亭
zuò jué chén jīn yī xī kōng, rén jiān shì dé yǔ hàn tōng.
坐覺塵襟一夕空,人間似得羽翰通。
mù tiān yǎo yǎo shān xián rì, shuǎng qì qīn qīn kè yù fēng.
暮天窈窈山銜日,爽氣駸駸客御風。
cǎo mù yùn chén gāo xià wài, xīng hé yǐng luò yǒu wú zhōng.
草木韻沉高下外,星河影落有無中。
piāo rán gèng dài chéng fú bàn, yí dào fú sāng xìng wèi qióng.
飄然更待乘桴伴,一到扶桑興未窮。
“飄然更待乘桴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