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無一時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無一時好”全詩
孤坐屢窮辰,山木跡如掃。
數枝石榴發,豈無一時好。
不可持寄君,思君令人老。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懷元度四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懷元度四首》
作者:王安石(宋代)
自君之出矣,何其掛懷抱。
孤坐屢窮辰,山木跡如掃。
數枝石榴發,豈無一時好。
不可持寄君,思君令人老。
中文譯文:
自從你離去,我懷念之情如何能掛在懷抱中。
孤獨地坐著度過了許多寂寞的時光,山林的痕跡已然掃空。
幾枝石榴綻放,豈會沒有一時的美好。
無法將思念寄予你,思念你使人變得蒼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懷念離別愛人的作品。詩人自言自語地表達了對離別愛人的思念之情。他在離別后的孤獨中,度過了許多寂寞的時光,感覺山林已經沒有了曾經的痕跡,一片荒涼。然而,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仍然能看到幾枝石榴開花,表示美好的事物仍然存在。詩人深知自己無法將思念之情寄托給離去的愛人,但思念之情卻讓他變得蒼老。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離別愛人的思念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表達了深情厚意和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同時,它也反映了宋代詩人王安石內心深處的孤寂和對離別的痛苦,展現出了他細膩的情感和才華橫溢的寫作技巧。
“豈無一時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i yuán dù sì shǒu
懷元度四首
zì jūn zhī chū yǐ, hé qí guà huái bào.
自君之出矣,何其掛懷抱。
gū zuò lǚ qióng chén, shān mù jī rú sǎo.
孤坐屢窮辰,山木跡如掃。
shù zhī shí liú fā, qǐ wú yī shí hǎo.
數枝石榴發,豈無一時好。
bù kě chí jì jūn, sī jūn lìng rén lǎo.
不可持寄君,思君令人老。
“豈無一時好”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仄韻) 去聲二十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