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照我宿金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時照我宿金山”全詩
邂逅我還還問月,何時照我宿金山。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與寶覺宿龍華院三絕句》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與寶覺宿龍華院三絕句》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與公京口水云閑,
問月何時照我還。
邂逅我還還問月,
何時照我宿金山。
中文譯文:
與友人在京口水云之間閑逛,
詢問月亮何時再次照亮我的歸途。
我偶然相遇,再次詢問月亮,
何時能照亮我在金山的住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的《與寶覺宿龍華院三絕句》。詩中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對歸途的期盼。
首句“與公京口水云閑”,描繪了詩人與友人在京口水云之間閑逛的場景。京口是指揚州,水云指的是揚州地區的美景。詩人與友人一起游玩,享受著閑適自在的時光。
第二句“問月何時照我還”,詩人向明月詢問何時能再次照亮自己的歸途,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分別后的思念之情。月亮常被視為思念的象征,詩人希望月亮能照亮他回家的路途,讓他能早日與友人再聚。
第三句“邂逅我還還問月”,表達了詩人偶然再次相遇友人時的歡喜心情,并再次向月亮詢問何時能照亮他的歸途。詩人的思念之情更加濃烈,希望月亮能早日帶來友人的消息。
最后一句“何時照我宿金山”,詩人表達了對歸家的期盼。金山指的是詩人在揚州的住所,詩人希望月亮能早日照亮他回到金山的路途,與友人團聚。
整首詩通過對友人的思念和對歸途的期盼,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渴望。詩人運用自然景物和情感的對比,使詩詞充滿了濃郁的意境和情感。同時,詩中的反復詢問月亮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給人以溫馨而又深沉的感受。
“何時照我宿金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bǎo jué sù lóng huá yuàn sān jué jù
與寶覺宿龍華院三絕句
yǔ gōng jīng kǒu shuǐ yún xián, wèn yuè hé shí zhào wǒ hái.
與公京口水云閑,問月何時照我還。
xiè hòu wǒ hái hái wèn yuè, hé shí zhào wǒ sù jīn shān.
邂逅我還還問月,何時照我宿金山。
“何時照我宿金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