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永後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余光永後觀”全詩
具美多前志。
余光永後觀。
遺衣遷館御,祖載出宮菆。
終始神孫孝,長留萬國歡。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慈圣光獻皇后挽辭二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是一首宋代王安石的《慈圣光獻皇后挽辭二首》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涂山女德茂,京室母才難。
具美多前志,余光永後觀。
遺衣遷館御,祖載出宮菆。
終始神孫孝,長留萬國歡。
詩意:
這首詩是王安石為悼念皇后所寫的挽辭。詩中表達了對皇后的贊美和懷念之情,同時也展現了皇后的德行和賢淑之美。詩人稱贊皇后具備了許多前朝賢婦的志向和美德,自己也將永遠保持對她的景仰。皇后的服飾被遷移到別的宮殿,祖先的榮耀也被傳承下來。皇后始終是孝順的神圣后裔,她的美德將長久留存,受萬國人民的歡迎。
賞析:
這首詩以挽辭的形式表達了王安石對皇后的敬愛和懷念之情。詩中使用了簡練而含蓄的語言,通過對皇后的贊美和對她美德的描繪,展現了她高尚的品德和賢淑的風范。詩人通過提到皇后具備了前朝賢婦的志向和美德,表達了對她的崇高評價和對她所承載的歷史傳統的贊賞。同時,詩人還表達了皇后作為神圣后裔的孝順和美德將永遠流傳下去的信念,這也是對皇后所作貢獻的最高褒獎。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深摯的情感,體現了王安石的才情和感受力。同時,詩中對皇后的贊美也體現了當時封建社會中對賢德婦女的評價和崇拜。這首詩既是對皇后的哀悼和懷念,也是對她高尚品質的稱頌,展現了王安石對皇后的深深敬愛和對她所代表的價值觀的推崇。
“余光永後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í shèng guāng xiàn huáng hòu wǎn cí èr shǒu
慈圣光獻皇后挽辭二首
tú shān nǚ dé mào, jīng shì mǔ cái nán.
涂山女德茂,京室母才難。
jù měi duō qián zhì.
具美多前志。
yú guāng yǒng hòu guān.
余光永後觀。
yí yī qiān guǎn yù, zǔ zài chū gōng zōu.
遺衣遷館御,祖載出宮菆。
zhōng shǐ shén sūn xiào, zhǎng liú wàn guó huān.
終始神孫孝,長留萬國歡。
“余光永後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