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人間久寂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事人間久寂寥”全詩
將軍北面師降虜,此事人間久寂寥。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韓信》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韓信》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貧賤侵凌富貴驕,
功名無復在芻蕘。
將軍北面師降虜,
此事人間久寂寥。
中文譯文:
貧窮和卑微侵凌了富貴的驕傲,
功名已不再存在于草野之間。
將軍面對北方的敵軍投降,
這個事件讓人們感到久違的寂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的作品,通過描繪韓信的故事,表達了對功名利祿和榮華富貴的淡然態度。
首先,詩中描述了貧窮和卑微侵凌了富貴的驕傲,意味著貧富之間的差距并非永恒不變,人們的命運時刻都可能發生變化。這種描述體現了王安石的思想觀點,即對人生的變幻無常持有淡然的態度,不過分追求功名利祿和物質財富。
其次,詩中提到韓信將軍面對北方的敵軍投降的情景。這里的將軍形象寓意著一個英雄人物,他在面對逆境和困難時,選擇了屈膝投降,放下了個人的榮譽和自尊,以換取和平和穩定。這種態度體現了一種智慧和胸懷,也暗示著作者對權力和戰爭的冷峻看法,認為和平與安寧勝過戰亂和征戰。
最后,詩句中的“此事人間久寂寥”表達了一種對和平時期沉寂無聲的思念和渴望。作者通過描繪將軍投降的情景,意味著已經久遠的往事,再次喚起了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對過去的懷念。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展現了王安石淡泊名利、追求和平的思想情懷。通過對韓信的故事的描繪,表達了對功名利祿的淡然態度,對和平的向往以及對人生變遷的思考。這首詩詞以簡潔、含蓄的語言傳達出了深刻的哲理,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此事人間久寂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án xìn
韓信
pín jiàn qīn líng fù guì jiāo, gōng míng wú fù zài chú ráo.
貧賤侵凌富貴驕,功名無復在芻蕘。
jiāng jūn běi miàn shī jiàng lǔ, cǐ shì rén jiān jiǔ jì liáo.
將軍北面師降虜,此事人間久寂寥。
“此事人間久寂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