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嚴人更謹誰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法嚴人更謹誰何”全詩
論眾勢難專可否,法嚴人更謹誰何。
文章直使看無纇,勛業安能保不磨。
疑有高鴻在寥廓,未應回首顧張羅。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詳定試卷二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詩人王安石創作的《詳定試卷二首》。下面是我給出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簾垂咫尺斷經過,
把卷空聞笑語多。
論眾勢難專可否,
法嚴人更謹誰何。
文章直使看無纇,
勛業安能保不磨。
疑有高鴻在寥廓,
未應回首顧張羅。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于官場考試的思考和感慨。詩中以簾幕垂下咫尺之遙作為開頭,形象地描繪了考場的緊張氛圍。作者把試卷展開,卻只聽到空蕩蕩的笑語聲,暗示著考場上虛偽與浮躁的氛圍。他思考著,面對眾多的勢力,是否能夠專心專注地進行評判,法度嚴謹的人又有誰呢?詩中提到文章的直接力量,表示作者希望通過真實的表達來引導社會,但又感嘆功業難以永久保持不變。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未來的困惑,他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在紛繁復雜的官場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回首眺望周圍的情況。
賞析:
《詳定試卷二首》是王安石對于科舉考試及官場現象的思考之作。他以獨特的視角揭示了科舉考試中存在的虛偽與浮躁,以及官場中各種勢力的干擾和紛爭。詩中通過對比簾幕與咫尺的距離,形象地表達了考試緊張的氛圍,同時也暗示了評判的主觀性和不公正。作者對于評判的嚴謹要求表示懷疑,認為真正嚴謹的人又有幾人呢?文章直使看無纇一句表達了作者希望通過真實的寫作來影響社會,但又感嘆功業難以永久保持不變。最后兩句則呈現了作者對于未來的迷茫和困惑,他懷疑自己是否能夠在官場中保持獨立的判斷和清醒的頭腦,不受外界的干擾。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科舉考試和官場現象的揭示,反映了王安石對于社會現象的思考和對于真實與公正的追求。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和對比手法,表達了作者對于評判標準的質疑和對于自身在官場中定位的疑慮,展現了他對于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和對于理想境界的追求。
“法嚴人更謹誰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áng dìng shì juàn èr shǒu
詳定試卷二首
lián chuí zhǐ chǐ duàn jīng guò, bǎ juǎn kōng wén xiào yǔ duō.
簾垂咫尺斷經過,把卷空聞笑語多。
lùn zhòng shì nán zhuān kě fǒu, fǎ yán rén gèng jǐn shuí hé.
論眾勢難專可否,法嚴人更謹誰何。
wén zhāng zhí shǐ kàn wú lèi, xūn yè ān néng bǎo bù mó.
文章直使看無纇,勛業安能保不磨。
yí yǒu gāo hóng zài liáo kuò, wèi yīng huí shǒu gù zhāng luó.
疑有高鴻在寥廓,未應回首顧張羅。
“法嚴人更謹誰何”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