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華人意曾相值”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物華人意曾相值”全詩
物華人意曾相值,永日留連草莽中。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雜詠五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雜詠五首》
烏石岡頭躑躅紅,
東江柳色漲春風。
物華人意曾相值,
永日留連草莽中。
中文譯文:
烏石岡頭躑躅紅,
東江柳色漲春風。
物華人意曾相值,
永日留連草莽中。
詩意:
這首詩是王安石創作的五首雜詠之一。詩人以自然景物為題材,表達了對美景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描繪了烏石岡上盛開的紅花,東江畔漲起的綠柳,以及美景所帶來的愉悅和人們對美的追求。詩人認為美景與人們的情感相互映襯,使得美景更加珍貴,而人們在草莽之中,可以長時間地陶醉于這美景之中。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物,通過對花、柳、春風等元素的描寫,展現了自然的美妙和生機勃勃的景象。詩人將物華和人意相連,表達了人們對美的追求和珍惜之情。詩中的“烏石岡頭躑躅紅”形象地描繪了鮮花盛開的景象,給人以生機和喜悅之感;而“東江柳色漲春風”則生動地表現了春風拂動下柳樹綠意盎然的景象,給人以清新和歡樂的感受。
詩的最后兩句“物華人意曾相值,永日留連草莽中”表達了詩人在美景中停留的心境。詩人認為美景與人的情感相互交融,美景是人們情感的寄托和追求的目標。在這美景之中,人們可以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現了美的力量和人們對美的追求。詩人通過自然景物與人的情感相互映襯,表達了美景對人們的吸引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詩人也借此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美好時光的思考。這首詩以簡潔、質樸的語言,直抒胸臆,給人以愉悅和啟發。
“物華人意曾相值”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á yǒng wǔ shǒu
雜詠五首
wū shí gāng tóu zhí zhú hóng, dōng jiāng liǔ sè zhǎng chūn fēng.
烏石岡頭躑躅紅,東江柳色漲春風。
wù huá rén yì céng xiāng zhí, yǒng rì liú lián cǎo mǎng zhōng.
物華人意曾相值,永日留連草莽中。
“物華人意曾相值”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