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當飲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客至當飲酒”全詩
懷我平生友,山水異秦吳。
杖藜出柴荊,豈無馬與車。
窮通適異趣,談笑不相愉。
豈復求古人,浩蕩與之俱。
客至當飲酒,日月無根株。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客至當飲酒二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客至當飲酒二首》是宋代王安石的一首詩。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結屋在墻陰,閉門讀詩書。
懷我平生友,山水異秦吳。
杖藜出柴荊,豈無馬與車。
窮通適異趣,談笑不相愉。
豈復求古人,浩蕩與之俱。
客至當飲酒,日月無根株。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王安石與朋友相聚時的情景和心情。作者結了一間房子,它靠著墻壁的陰涼處,他閉上門,專心地閱讀著詩書。他懷念與自己一生的朋友,而他們現在卻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他們的生活環境也變得迥異,就像秦地和吳地的山水一樣。作者用杖拄著藜籬,走出來采集柴草和荊棘,但這里并非沒有馬車可以使用。作者認為無論是貧窮還是富貴,適應不同的生活趣味,他們的談笑交流應該是愉快的,不受物質的限制。他不再追求與古人一樣的事物和境界,而是與他們一起涉足浩蕩的世界。當客人來訪時,應該暢飲美酒,因為日月的運行并沒有根和株。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王安石與朋友相聚的情景,突顯了情感交流和心靈的寄托。作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朋友之間的情誼和相互間的理解。他強調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應受到外在條件的限制,而應該追求真摯的情感交流。作者在最后兩句描繪了客人來訪時的情景,以及對時間流逝的思考。日月無根株的意象表達了時間的無常與變化,人們應該珍惜當下,與朋友一起共享美好時光。
這首詩詞展示了王安石獨特的寫作風格,簡練而富有意境。他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來表達情感和思考人生,以及對友誼和人際關系的思索。整首詩通過對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于內心世界的深度思考和對真實情感的追求,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客至當飲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è zhì dāng yǐn jiǔ èr shǒu
客至當飲酒二首
jié wū zài qiáng yīn, bì mén dú shī shū.
結屋在墻陰,閉門讀詩書。
huái wǒ píng shēng yǒu, shān shuǐ yì qín wú.
懷我平生友,山水異秦吳。
zhàng lí chū chái jīng, qǐ wú mǎ yǔ chē.
杖藜出柴荊,豈無馬與車。
qióng tōng shì yì qù, tán xiào bù xiāng yú.
窮通適異趣,談笑不相愉。
qǐ fù qiú gǔ rén, hào dàng yǔ zhī jù.
豈復求古人,浩蕩與之俱。
kè zhì dāng yǐn jiǔ, rì yuè wú gēn zhū.
客至當飲酒,日月無根株。
“客至當飲酒”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