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功名古難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回首功名古難必”全詩
濺濺溪谷水亂流,漠漠郊原草爭出。
嬌梅過兩吹爛熳,幽鳥迎陽語啾唧。
分香欲滿錦樹園,剪彩休開寶刀室。
胡為我輩坐自苦,不念茲時去如失。
飽聞高徑動車輪,甘臥空堂守經帙。
淮蝗蔽天農久餓,越卒圍城盜少逸。
至尊深拱罷簫韶,元老相看進刀筆。
春風生物尚有意,壯士憂民豈無術。
不成歡醉但悲歌,回首功名古難必。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和中甫兄春日有感》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中甫兄春日有感》是宋代作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雪釋沙輕馬蹄疾,北城可游今暇日。
雪化了沙地,馬蹄聲輕快,北城正適合游玩的時光。
濺濺溪谷水亂流,漠漠郊原草爭出。
溪谷中的水流濺濺作響,郊原上的草木爭相生長。
嬌梅過兩吹爛熳,幽鳥迎陽語啾唧。
嬌艷的梅花在春風中盛開,幽靜的鳥兒歡迎陽光,鳴叫唧唧地說話。
分香欲滿錦樹園,剪彩休開寶刀室。
想要將芬芳的香氣分散到錦樹園里,不再開啟寶刀室剪刀。
胡為我輩坐自苦,不念茲時去如失。
為何我們自己苦苦坐著,不懷念逝去的時光如同失去了一樣。
飽聞高徑動車輪,甘臥空堂守經帙。
耳聞高官顯貴行駛在寬闊的道路上,寧愿躺在空蕩的屋子守護經書。
淮蝗蔽天農久餓,越卒圍城盜少逸。
淮河上的蝗蟲遮天蔽日,農民長期饑餓,越軍圍城搶奪財物。
至尊深拱罷簫韶,元老相看進刀筆。
尊貴的人物謙遜地停止演奏簫和琴,年長的元老們彼此看著進一步掌握權力。
春風生物尚有意,壯士憂民豈無術。
春風吹拂大地萬物復蘇,有志之士怎能不關心民眾的困苦。
不成歡醉但悲歌,回首功名古難必。
不能沉浸在歡樂酒宴中,只能抒發悲歌,回首功名,古代的艱難困苦難以必然地獲得。
這首詩詞以描繪春日景象為主題,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社會現實的思考。詩中通過雪化、溪流、草木生長等形象描繪,展現了春日的生機和活力。然而,詩的后半部分轉折,通過描述社會現實中的困境和不公,表達了作者對時光的珍惜和對社會問題的關注。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和社會現實的對比,展示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回首功名古難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hōng fǔ xiōng chūn rì yǒu gǎn
和中甫兄春日有感
xuě shì shā qīng mǎ tí jí, běi chéng kě yóu jīn xiá rì.
雪釋沙輕馬蹄疾,北城可游今暇日。
jiàn jiàn xī gǔ shuǐ luàn liú, mò mò jiāo yuán cǎo zhēng chū.
濺濺溪谷水亂流,漠漠郊原草爭出。
jiāo méi guò liǎng chuī làn màn, yōu niǎo yíng yáng yǔ jiū jī.
嬌梅過兩吹爛熳,幽鳥迎陽語啾唧。
fēn xiāng yù mǎn jǐn shù yuán, jiǎn cǎi xiū kāi bǎo dāo shì.
分香欲滿錦樹園,剪彩休開寶刀室。
hú wéi wǒ bèi zuò zì kǔ, bù niàn zī shí qù rú shī.
胡為我輩坐自苦,不念茲時去如失。
bǎo wén gāo jìng dòng chē lún, gān wò kōng táng shǒu jīng zhì.
飽聞高徑動車輪,甘臥空堂守經帙。
huái huáng bì tiān nóng jiǔ è, yuè zú wéi chéng dào shǎo yì.
淮蝗蔽天農久餓,越卒圍城盜少逸。
zhì zūn shēn gǒng bà xiāo sháo, yuán lǎo xiāng kàn jìn dāo bǐ.
至尊深拱罷簫韶,元老相看進刀筆。
chūn fēng shēng wù shàng yǒu yì, zhuàng shì yōu mín qǐ wú shù.
春風生物尚有意,壯士憂民豈無術。
bù chéng huān zuì dàn bēi gē, huí shǒu gōng míng gǔ nán bì.
不成歡醉但悲歌,回首功名古難必。
“回首功名古難必”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