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蕭條忽已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歲月蕭條忽已更”全詩
心折向誰論宿昔,魂來空復夢平生。
音容想像猶如昨,歲月蕭條忽已更。
知汝此悲還似我,欲為西望涕先橫。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寄張氏女弟》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張氏女弟》是一首宋代王安石所作的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十年江海別常輕,
豈料今隨寡嫂行。
心折向誰論宿昔,
魂來空復夢平生。
音容想像猶如昨,
歲月蕭條忽已更。
知汝此悲還似我,
欲為西望涕先橫。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與張氏女弟的別離之苦。十年的江海分別似乎并不算長久,但如今意外地與寡嫂一同離去。詩人感到心靈受挫,不知向誰傾訴往昔的事情。當靈魂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時,發現一切都是空虛的,就像做了一個平常的夢一樣。記憶中的音容貌似昨天,但歲月的流逝卻使得一切變得蒼涼和陌生。詩人理解張氏女弟此刻的悲傷情緒,因為他自己也曾有過類似的感受,想要向西方眺望,內心的悲傷先于眼淚而涌上心頭。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約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離別之痛和思鄉之情。詩人通過描繪個人的情感和內心體驗,展示了人們在分別與陌生環境中的孤獨感和迷茫感。詩中的“心折向誰論宿昔”,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無依無靠的狀態。他發現自己身處一個陌生環境,無法與任何人分享自己的過去,感到心靈的撕裂和痛苦。
詩中的“魂來空復夢平生”則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失望與迷茫。詩人來到一個新的環境,發現一切都是虛幻的,就像是做了一個夢一樣。這種感覺使他對現實的認知產生了懷疑和困惑。
最后兩句“知汝此悲還似我,欲為西望涕先橫”則展示了詩人對張氏女弟的同情和共鳴。他理解她此刻的悲傷情緒,因為自己曾有過類似的經歷和感受。他們都想要向西方的故鄉望去,內心的悲傷早已溢滿眼淚。
這首詩詞以簡練而深沉的語言,表達了人們在陌生環境中的孤獨、失望和思鄉之情,引發讀者對離別和迷茫的共鳴。
“歲月蕭條忽已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zhāng shì nǚ dì
寄張氏女弟
shí nián jiāng hǎi bié cháng qīng, qǐ liào jīn suí guǎ sǎo xíng.
十年江海別常輕,豈料今隨寡嫂行。
xīn zhé xiàng shuí lùn sù xī, hún lái kōng fù mèng píng shēng.
心折向誰論宿昔,魂來空復夢平生。
yīn róng xiǎng xiàng yóu rú zuó, suì yuè xiāo tiáo hū yǐ gèng.
音容想像猶如昨,歲月蕭條忽已更。
zhī rǔ cǐ bēi hái shì wǒ, yù wèi xī wàng tì xiān héng.
知汝此悲還似我,欲為西望涕先橫。
“歲月蕭條忽已更”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