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瀉應心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傾瀉應心手”全詩
富貧同一時,傾瀉應心手。
行看萬壟空,坐使千箱有。
利物博如此,何慚在牛後。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和圣俞農具詩十五首其九耬種》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圣俞農具詩十五首其九耬種》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富家種論石,
貧家種論斗。
富貧同一時,
傾瀉應心手。
行看萬壟空,
坐使千箱有。
利物博如此,
何慚在牛後。
中文譯文:
富家種論石,
貧家種論斗。
富貧同一時,
傾瀉應心手。
行看萬壟空,
坐使千箱有。
利物博如此,
何慚在牛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所作。詩中通過農具耬和種斗,表達了種田的不同境遇和觀念。
首先,詩人提到了兩種不同的農具,耬和種斗。耬是一種用來撒播種子的農具,而種斗則是一種用來測量種子數量的工具。詩人說富人種田時討論的是耬的材質,而貧人則關注種斗的大小。這是對富貧差異的描繪,富人注重種田工具的質量和效率,而貧人則更加注重種子的數量和節約使用。
其次,詩人通過表達"富貧同一時,傾瀉應心手",強調了種田的重要性和勞動的平等。不論貧富,種田都需要付出努力和心血。種田的成功與否取決于農民的用心和技巧,而不僅僅是財富的多少。
接著,詩人運用對比手法,描繪了富貧的不同境遇。"行看萬壟空"表示富人的土地廣闊,但由于種田技術的不善或懈怠,導致作物歉收,田地荒蕪。而"坐使千箱有"則形容貧人的土地雖然狹小,但由于勤勞和精心管理,使得收獲豐富,糧倉飽滿。
最后,詩人以"利物博如此,何慚在牛後"作結,表達了對農具的重要性的思考。他認為,能夠巧妙運用農具,使得利益最大化,應該引以為傲,不應該自卑。這也是對農民智慧和勞動的贊美,以及對農業勞動的肯定。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富貧農民種田觀念和境遇的對比,表達了種田勞動的平等和農具的重要性。盡管貧富差異存在,但農田的豐收與否取決于農民的努力和智慧。詩人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刻畫了生動的農田景象,展現了農業勞動的價值和意義。
“傾瀉應心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shèng yú nóng jù shī shí wǔ shǒu qí jiǔ lóu zhǒng
和圣俞農具詩十五首其九耬種
fù jiā zhòng lùn shí, pín jiā zhòng lùn dòu.
富家種論石,貧家種論斗。
fù pín tóng yī shí, qīng xiè yìng xīn shǒu.
富貧同一時,傾瀉應心手。
xíng kàn wàn lǒng kōng, zuò shǐ qiān xiāng yǒu.
行看萬壟空,坐使千箱有。
lì wù bó rú cǐ, hé cán zài niú hòu.
利物博如此,何慚在牛後。
“傾瀉應心手”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