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君今赴辟書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喜君今赴辟書還”全詩
彩船春戲城邊水,畫燭秋尋寺外山。
憶我屢隨游客入,喜君今赴辟書還。
遙知曼倩威行久,赤筆應從到日閑。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送張仲容赴杭州孫公辟》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張仲容赴杭州孫公辟》是宋代王安石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萬里相夸漆與丹,
笑歌長在綺紈間。
彩船春戲城邊水,
畫燭秋尋寺外山。
憶我屢隨游客入,
喜君今赴辟書還。
遙知曼倩威行久,
赤筆應從到日閑。
詩意: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送別張仲容去杭州擔任官職的作品。詩中表達了對張仲容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賞析:
首聯"萬里相夸漆與丹,笑歌長在綺紈間"描繪了張仲容在官場上的光彩和喜悅之態,比喻他受人贊美如漆與丹,歡笑歌唱在絢麗的綺紈之間。
次聯"彩船春戲城邊水,畫燭秋尋寺外山"則以春日的彩船嬉戲于城邊的水面和秋天的畫燭尋覓寺外的山景,表達了詩人對張仲容前程的美好祝愿。
末聯"憶我屢隨游客入,喜君今赴辟書還。遙知曼倩威行久,赤筆應從到日閑"表達了詩人對過去與張仲容一同游歷的回憶,同時也表示對他未來官職的期待。詩中提到的曼倩,是指王安石的妻子曼倩,暗示了王安石對張仲容的贊賞和信任。
整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婉轉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張仲容的美好祝愿和深深的思念之情,展示了王安石細膩而含蓄的情感表達能力。
“喜君今赴辟書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āng zhòng róng fù háng zhōu sūn gōng pì
送張仲容赴杭州孫公辟
wàn lǐ xiāng kuā qī yǔ dān, xiào gē zhǎng zài qǐ wán jiān.
萬里相夸漆與丹,笑歌長在綺紈間。
cǎi chuán chūn xì chéng biān shuǐ, huà zhú qiū xún sì wài shān.
彩船春戲城邊水,畫燭秋尋寺外山。
yì wǒ lǚ suí yóu kè rù, xǐ jūn jīn fù pì shū hái.
憶我屢隨游客入,喜君今赴辟書還。
yáo zhī màn qiàn wēi xíng jiǔ, chì bǐ yìng cóng dào rì xián.
遙知曼倩威行久,赤筆應從到日閑。
“喜君今赴辟書還”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