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鄰何苦卻焦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比鄰何苦卻焦頭”全詩
門戶便疑能炙手,比鄰何苦卻焦頭。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外廚遺火二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外廚遺火二首》
青煙散入夜云流,
赤焰侵尋上瓦溝。
門戶便疑能炙手,
比鄰何苦卻焦頭。
中文譯文:
青煙散入夜空中流動,
赤焰侵入尋找上方的瓦溝。
門戶火勢兇猛,讓人擔心會被燒傷手,
與鄰居相比,何必再受煩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描述了一個外廚的火災場景,通過火焰的描繪展現了一種生活的不安和困擾。
首句"青煙散入夜云流"描繪了火災中升騰的青煙,融入了夜晚的云層,形象地表達了火勢沖天的狀況。接著,"赤焰侵尋上瓦溝"將火焰的猛烈侵蝕描述得淋漓盡致,火勢蔓延至屋頂上的瓦溝,凸顯了火勢的猛烈和不可抑制。
第三句"門戶便疑能炙手"表達了火勢熾烈,門戶火光沖天,人們甚至擔心觸摸門戶也會被炙熱的火焰灼傷手指。這種形象描寫增強了火勢的威力和危險性。
最后一句"比鄰何苦卻焦頭"通過對比鄰居的情況,反襯出主人公面對火災的焦慮和困擾。鄰居也受到了火災的威脅,但他們沒有面臨同樣的焦慮和困擾。這句詩意呼應了人們在生活中常常會因為自己的特殊境遇而感到焦慮不安,而實際上與他人相比,自己的困擾并不一定比別人更大。
整首詩以短小的四句表達了火災的慘狀和主人公的內心痛苦,通過火焰的形象描繪和對比的手法,傳達了一種生活中常見的焦慮感和無奈感。這種對生活困擾的抒發,展示了王安石作品中常見的關注社會底層人民的主題,以及對現實問題的深刻思考。
“比鄰何苦卻焦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ài chú yí huǒ èr shǒu
外廚遺火二首
qīng yān sàn rù yè yún liú, chì yàn qīn xún shàng wǎ gōu.
青煙散入夜云流,赤焰侵尋上瓦溝。
mén hù biàn yí néng zhì shǒu, bǐ lín hé kǔ què jiāo tóu.
門戶便疑能炙手,比鄰何苦卻焦頭。
“比鄰何苦卻焦頭”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