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將奇字與人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只將奇字與人言”全詩
歲晚強顏天祿閣,只將奇字與人言。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揚子二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揚子二首》是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的作品之一。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揚子二首》
一
道真沉溺九流渾,
獨泝頹波討得源。
歲晚強顏天祿閣,
只將奇字與人言。
二
吳山一帶傷心碧,
楚水巴山葬骨寒。
人間正直真無敵,
誰敢言君子道難。
中文譯文:
一
道路真實沉溺于繁雜的世俗,
孤身駕駛破敗的船只探尋源頭。
歲月已晚,勉強維持著官場榮耀,
只能將奇特的文字與人交流。
二
吳山一帶泛起傷感的翠色,
楚水巴山葬著寒冷的骨骸。
世俗之中,正直的人是無敵的,
誰敢說君子的道德是困難的。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揚子江的景色和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對道德淪喪和虛偽現象的憂慮。第一首詩描述了作者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孤獨追求真理的艱難,他不愿迎合世俗的風尚,只能將自己的思想用奇特的文字表達。第二首詩則表達了作者對道德高尚人士的贊美,認為在這個世俗的社會中,真正正直的人是無敵的,他們堅守自己的道德準則,不受外界的干擾和誘惑。
賞析:
王安石以簡練的語言和精煉的形象描繪了社會的現實和人性的困境。他通過對揚子江和吳山、楚水、巴山等地的描寫,展現了自然景物與人文風貌的對比,突出了社會的虛偽和道德淪喪。詩中的"道真"、"孤泝"、"歲晚"等詞語,透露出作者對于道德困境和時代風尚的不滿和思考。最后兩句"只將奇字與人言"和"誰敢言君子道難"則表達了作者對于真理和道德的堅守,以及對真正正直人物的贊頌。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思想,表達了作者對于社會道德的憂慮和對真理的追求。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社會現象的反思,展現了作者對于真善美的向往和對道德淪喪的批判。同時,詩中的意象和形象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使讀者能夠通過閱讀感受到作者對于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道德價值的堅守。
“只將奇字與人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ng zi èr shǒu
揚子二首
dào zhēn chén nì jiǔ liú hún, dú sù tuí bō tǎo dé yuán.
道真沉溺九流渾,獨泝頹波討得源。
suì wǎn qiǎng yán tiān lù gé, zhǐ jiāng qí zì yú rén yán.
歲晚強顏天祿閣,只將奇字與人言。
“只將奇字與人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