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喻適志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自喻適志歟”全詩
蝦搖浮游須,魚鼓嬉戲鬣。
釋杖聊一愒,褰裳如可涉。
自喻適志歟,翩然夢中蝶。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自喻》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自喻》是一首宋代王安石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岸邊涼爽的竹子搖曳生姿,水中清澈的菱葉整齊地漂浮。
蝦兒搖曳著游動,魚兒歡快地戲水嬉戲。
放下手中的拐杖,心情輕松自在,掀起長裙就可以跨過水面。
自認為已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志向,仿佛是一只在夢中翩翩起舞的蝴蝶。
詩意和賞析:
《自喻》是一首寫景抒懷的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自身心境,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境遇的思考和感悟。
詩中以岸邊的竹子、水中的菱葉、蝦和魚為景物,展現了一幅寧靜美麗的水邊景象。竹子搖曳的形象和水中菱葉的整齊漂浮,傳達出清涼宜人的感覺,給人以寧靜、舒適的心境。
詩人將自己與蝦、魚并列,蝦兒搖擺游動,魚兒歡快戲水,表現了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動和歡樂。釋放了手中的拐杖,詩人心情舒暢,仿佛可以輕松地踏過水面,這種自在自得的心態表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積極向往和追求。
最后兩句“自喻適志歟,翩然夢中蝶”,詩人表達了對自己境遇的自我認同和滿足感。他自我感覺適應了自己的志向,如同一只在夢中翩翩起舞的蝴蝶,給人以輕盈、飛揚的感覺,展現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歡樂和滿足。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詩人的心境和情感,展示了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表達了對自己境遇的滿足和自信。詩詞深情而含蓄,給人以寧靜愉悅的感受,展示了王安石獨特的寫作風格和內心世界。
“自喻適志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yù
自喻
àn liáng zhú juān juān, shuǐ jìng líng tiē tiē.
岸涼竹娟娟,水凈菱帖帖。
xiā yáo fú yóu xū, yú gǔ xī xì liè.
蝦搖浮游須,魚鼓嬉戲鬣。
shì zhàng liáo yī kài, qiān shang rú kě shè.
釋杖聊一愒,褰裳如可涉。
zì yù shì zhì yú, piān rán mèng zhōng dié.
自喻適志歟,翩然夢中蝶。
“自喻適志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