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策曾稱蜀郡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射策曾稱蜀郡雄”全詩
應留賜席丹涂地,誤責飛芻紫塞功。
三徑欲歸無舊業,百城先至有清風。
潞山直與天為黨,回首孫高想見公。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送何圣從龍圖》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何圣從龍圖》
射策曾稱蜀郡雄,
朝廷重得漢司空。
應留賜席丹涂地,
誤責飛芻紫塞功。
三徑欲歸無舊業,
百城先至有清風。
潞山直與天為黨,
回首孫高想見公。
中文譯文:
曾經以射箭之才稱為蜀郡的英雄,
朝廷重用,成為漢朝的司空官。
應該留下來享受皇帝賜予的封賞,
卻因誤解而被責備,功勞被掩蓋。
他想回到家鄉,但已沒有從前的事業,
先到達的是一片清風的百城。
潞山直指著天空,與上天同仇敵愾,
回首望著孫高,心中想見到這位忠臣。
詩意:
這首詩是王安石寫給何圣的送別之作。何圣曾以射箭的才能聞名,被稱為蜀郡的英雄,后來受到朝廷的重用,成為漢朝的司空官。然而,他因為一次被誤解而受到責備,他的功勞未能被充分認可。
詩中表達了王安石對何圣的贊賞和惋惜之情。他認為何圣應該留下來享受朝廷的封賞,但卻因誤解而受到指責。詩人希望何圣能回到家鄉,但他也意識到何圣的事業已經沒有從前那樣輝煌。盡管如此,詩人對何圣的忠誠和才華仍然抱有崇高的敬意。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忠臣何圣的贊賞和思念之情。通過對何圣的事業遭遇的描述,詩人展現了對忠誠和才華被冷落和誤解的惋惜之情。詩中運用了一些意象和象征,如"丹涂地"、"飛芻紫塞"、"三徑"、"百城"和"潞山"等,增添了詩歌的藝術感和意境。
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對忠誠和才華的珍視,以及對被冷落和誤解的人的同情和思念。它展示了王安石對社會不公和權力斗爭的關注,同時也表達了對真正的忠臣和英雄的崇敬。
“射策曾稱蜀郡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hé shèng cóng lóng tú
送何圣從龍圖
shè cè céng chēng shǔ jùn xióng, cháo tíng zhòng dé hàn sī kōng.
射策曾稱蜀郡雄,朝廷重得漢司空。
yīng liú cì xí dān tú dì, wù zé fēi chú zǐ sāi gōng.
應留賜席丹涂地,誤責飛芻紫塞功。
sān jìng yù guī wú jiù yè, bǎi chéng xiān zhì yǒu qīng fēng.
三徑欲歸無舊業,百城先至有清風。
lù shān zhí yǔ tiān wèi dǎng, huí shǒu sūn gāo xiǎng jiàn gōng.
潞山直與天為黨,回首孫高想見公。
“射策曾稱蜀郡雄”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