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路何當力薦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榮路何當力薦延”全詩
晚賜綠衣隨宦牒,始操丹筆事戎旃。
明時正欲精搜選,榮路何當力薦延。
賴有史君能好士,方看一鶚在秋天。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送潘景純》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潘景純》
東都曾以一當千,
場屋聲名十五年。
晚賜綠衣隨宦牒,
始操丹筆事戎旃。
明時正欲精搜選,
榮路何當力薦延。
賴有史君能好士,
方看一鶚在秋天。
中文譯文:
曾經在東京城,以一人之力抵擋千人敵,
聲名遠播相傳了十五年。
晚年受賜官服綠袍,跟隨官牒到任,
開始拿起丹色的筆寫戎旃(軍旗)。
當明朝時期正要選拔優秀人才,
何時能夠榮幸地薦舉你延聘?
多虧有史君這樣喜歡士人,
才能在秋天看到一只鶚鳥的身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安石寫給潘景純的送別之作。潘景純是一位有才華的士人,他在東京城贏得了聲名,被人們稱贊為“一人當千”。然而,時間已過十五年,他已經年老,受到了朝廷的嘉獎,被授予官職,并賜予綠袍。他開始從事軍事行政工作,拿起紅色的筆寫下戰爭的旗幟,表示他將投身于國家的事務中。
詩中還表達了王安石對潘景純的贊賞和希望。明朝時期需要選拔人才,王安石希望能夠推薦潘景純,讓他在榮耀的道路上繼續發光發展。最后兩句表達了王安石對贊賞潘景純的史君(可能是指史贊,當時的官員)的感激之情,他認為史君喜歡并賞識才華出眾的士人,正是因為他的支持,才能在秋天看到一只鶚鳥的飛翔,象征著潘景純在官場上的輝煌成就。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對潘景純的贊美和祝福,展現了作者對才華橫溢的士人的推崇和對國家發展的期望。同時,通過描繪士人在朝廷中的奮斗和榮耀,詩中也蘊含了對士人的勸勉和激勵,讓他們以筆為戎旃,為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
“榮路何當力薦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pān jǐng chún
送潘景純
dōng dōu céng yǐ yī dāng qiān, chǎng wū shēng míng shí wǔ nián.
東都曾以一當千,場屋聲名十五年。
wǎn cì lǜ yī suí huàn dié, shǐ cāo dān bǐ shì róng zhān.
晚賜綠衣隨宦牒,始操丹筆事戎旃。
míng shí zhèng yù jīng sōu xuǎn, róng lù hé dāng lì jiàn yán.
明時正欲精搜選,榮路何當力薦延。
lài yǒu shǐ jūn néng hǎo shì, fāng kàn yī è zài qiū tiān.
賴有史君能好士,方看一鶚在秋天。
“榮路何當力薦延”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