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合翛然擁罽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東合翛然擁罽裘”全詩
鄰壁黃粱炊未熟,喚回殘夢有鳴騶。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同陳和叔游北山》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同陳和叔游北山》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春風蕩屋雨填溝,
東合翛然擁罽裘。
鄰壁黃粱炊未熟,
喚回殘夢有鳴騶。
中文譯文:
春風吹動房屋,雨水填滿溝渠,
向東合上華美的罽裘。
鄰居家的黃米還沒煮熟,
叫醒了我殘存的夢境,有馬嘶鳴聲。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與朋友陳和叔一起游覽北山的情景。春風吹拂著房屋,雨水充盈了溝渠,給人一種春天的景象。他們東行穿上華美的罽裘,表示他們的身份和地位。然而,他們發現鄰居家的黃米還沒有煮熟,這意味著時間還很早。這樣的景象喚醒了作者的殘余夢境,他仿佛聽到了馬嘶鳴聲。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春天的早晨場景,通過自然景物和生活細節,表達了作者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詩中的春風、雨水、罽裘等元素,展現了春天的美好與生機。黃粱炊未熟的描寫,凸顯了安逸而寬裕的生活環境,同時也暗示了時間的靜止和悠長。最后一句"喚回殘夢有鳴騶",以馬嘶鳴聲的形象表達了時間的流轉,提醒人們珍惜當下。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構建了一個細膩而飽含哲理的意境,讓讀者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時,也引發對生命和時光的思考。
“東合翛然擁罽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chén hé shū yóu běi shān
同陳和叔游北山
chūn fēng dàng wū yǔ tián gōu, dōng hé xiāo rán yōng jì qiú.
春風蕩屋雨填溝,東合翛然擁罽裘。
lín bì huáng liáng chuī wèi shú, huàn huí cán mèng yǒu míng zōu.
鄰壁黃粱炊未熟,喚回殘夢有鳴騶。
“東合翛然擁罽裘”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