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補亦不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補亦不磨”全詩
大賢小玷缺,良交豈其絕。
小缺可以補,小瑕可以磨。
不補亦不磨,人為奈爾何。
分類: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美玉》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美玉》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美玉小瑕疵,國工猶珍之。
大賢小玷缺,良交豈其絕。
小缺可以補,小瑕可以磨。
不補亦不磨,人為奈爾何。
中文譯文:
美麗的玉石有微小的瑕疵,國家的工匠仍然珍視它。
偉大的賢人有輕微的缺點,真誠的友誼豈能因此斷絕。
小的缺陷可以修補,細微的瑕疵可以磨去。
如果不修補,也不去磨,那人類又能如何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由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所作,通過描繪美玉的小瑕疵與大賢人的小缺點,表達了一種寬容與理解的態度。
首先,詩中以美玉作為象征,表達了美麗事物也會有微小瑕疵的道理。盡管美玉有瑕疵,但國家的工匠仍然珍視它,這傳達了美玉的珍貴之處不僅在于它的完美,更在于它的獨特性和價值。
接著,王安石將這種觀點擴展到人的層面。他說大賢人也會有輕微的缺點,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否定他們或終止與他們的交往。良好的友誼不應因為一些小的缺陷而被拋棄,而應該懂得寬容和理解。
詩的后半部分強調了修補和磨礪的重要性。小的缺陷可以通過努力去修補,細微的瑕疵可以通過不斷磨礪來改善。然而,如果我們不去修補、不去磨礪,那么我們又能如何進步呢?這里王安石提出了對自身和他人的改進的呼吁。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一種包容和進取的精神,啟示人們應該寬容他人的缺點,同時也要不斷努力提升自己。它提醒我們在人際關系和個人成長中,不應過于苛求完美,而是要以包容和進取的態度面對自己和他人的不足。
“不補亦不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ěi yù
美玉
měi yù xiǎo xiá cī, guó gōng yóu zhēn zhī.
美玉小瑕疵,國工猶珍之。
dà xián xiǎo diàn quē, liáng jiāo qǐ qí jué.
大賢小玷缺,良交豈其絕。
xiǎo quē kě yǐ bǔ, xiǎo xiá kě yǐ mó.
小缺可以補,小瑕可以磨。
bù bǔ yì bù mó, rén wéi nài ěr hé.
不補亦不磨,人為奈爾何。
“不補亦不磨”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